一年三熟并且換了優秀的糧種,這幾年安民軍的地盤上一直是大豐收。
再加上張弛把糧食類商品的關稅定的很便宜,一船又一船的上好白鷹精面粉在仰光港卸貨,這就導致南洋的糧食價格很便宜。
靳三辰他家21畝地,吃飽肯定不愁,但是想要靠賣糧賺大錢卻難。
如今天下初定,公家出錢的義務教育只管小學階段,初中、高中都是要自己交學費的,公立的還好,學期40到60刀的學費不等,私立的可就貴了,至少上百。
靳三辰還沒結婚,但帶著自家故去大哥的三個孩子,這要都上中學,可就是一大筆錢,他能不發愁嘛。
鄭管理員一聽,笑了:“你家大侄叫什么?靳海泉?他才讀小學一年級,你著什么急?”
由于移民帶來的孩子年齡各異,所以張弛干脆一刀切規定,只要來之前沒有初小同等學歷的,未滿16歲就得統一送去上小學,所以現在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年齡從6歲到16歲的不等,搞的校長和老師們頭疼不已。
“對,就是那猴崽子,一天上房揭瓦的那個。”
鄭管理員把章一按,拍了拍手:“你可來得正好。現在啊,我們這邊有三種‘不收學費還倒貼錢’的學校。前提是——孩子得爭氣點,考試過線。”
“三種?”靳三辰眼睛亮了,“鄭哥你快說說!”
“第一種,師范中學。重點培養鄉村教員,三年一貫制,讀完直接分配到鄉下小學教書,五年之后還可以考晉級、轉城里。現在咱們缺老師,這師范生,學校管吃管住、每年發布鞋、發制服,上學期間一個月還有六刀津貼。”
“這上學真不僅不收費,還倒找錢?”
即便是在已經進行多輪教育改革的民國,義務教育(民國叫強迫教育)之后的上學依舊是一件相當耗費錢財的行為。
不然大師們在學校那么高的薪水哪里來的?指望白黨的耿專員自掏腰包發嗎?
一般水木這些公立大學,光報名費就得幾塊大洋,考上了一個學期的學費又得幾十上百大洋。
至于南開、復旦、同濟這些私立大學,那學費就是一百多到幾百大洋不等了。
當然到了地方的中學的話,一般軍閥們每年還是會撥款進行補貼的,像晉系、奉系對自身工業建設比較在意的軍閥,就會主動往中學撥款,為自己培養工業人才。
靳三辰聽到每個月六刀的津貼,下意識的咽了咽口水,要不是放不下家里的地,他自己都想去了。
“第二種,護理培訓學校。專門培養醫院的護士,學制兩年,姑娘娃去的多,但男娃也不禁。上學期間,如果去醫院實習,那就能拿十塊月補,還包住包飯。
現在醫療資源缺的很,所以兩年就能畢業,畢業就能到進醫院找工作。就是上手得快,不怕見血,人還得細致才行。你侄子要是暈血,那就別去。”
“第三個——軍校。”他說到這頓了頓,看看靳三辰的臉色。
“軍校?”
“對,安民軍自己辦的,叫‘軍事預備中學’,學生上學穿軍服、學軍事、學文化,也是三年一貫制,畢業直接分配到部隊當低級軍官。一個月給十二塊生活補貼,伙食最好,管三餐還有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