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情況是,不等安民軍從仰光出發的b-17機隊針對蘇門答臘和婆羅洲的油田執行幾次遠程轟炸,鬼子自己的原油供應就崩潰了。
歷史上鬼子戰前的石油八成來自從白鷹進口,一成來自南洋的尼德蘭殖民地,一成來自庫島南部的薩哈林油田。
至于從盟友漢斯國那里引進煤轉油技術,然后運用東北和棒子半島豐富的煤炭資源練油?
對不起,鬼子是貧窮帝國主義,ig法本公司的煤轉油技術成本太高,漢斯們咬咬牙還玩的轉,鬼子可玩不轉。
42年1月,鬼子打下來尼德蘭屬殖民地蘇門答臘島。由于當地的尼德蘭石油工人和士兵害怕投降后遭遇鬼子的報復,所以沒有執行針對油田的爆破計劃,鬼子近乎完好無損的接收了蘇門答臘島東南部的巨港油田。
此時巨港油田的探明儲量在7-10億桶,巔峰產值為12萬桶/日,欣喜若狂的鬼子大本營迅速從國內抽調了近4千余名石油工人(鬼子總石油工人的八成)投入巨港油田的復產工作。
作為對比,戰前的婆羅洲油田探明儲量約15億桶,巔峰產值為18萬桶/日。
而毛子的核心油田巴庫油田的探明儲量則為約50億桶,巔峰產值為70萬桶/日。
至于漢斯國的核心油田,位于小弟手里的普洛耶什蒂?,探明儲量則不過也是10億桶,巔峰產值為20萬桶/日,就已經夠供應部分的漢斯裝甲部隊了。
對比這些數據,就能發現,尼德蘭人手里是真的有油啊,這也是為何張弛總要宣傳舊港宣慰司、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圖)等歷史上的華人政權的原因,沒辦法,老祖宗選的地方就是好,那地底下是真的有大貨啊!
想要在二戰后經濟迅速騰飛,足夠且廉價的石油必然不可或缺,張弛雖然已經開始通過葉戈若夫布局利比亞以及沙特的油田,但家門口的油田他也不想放過啊。
歷史上42年起鬼子就在巨港油田生產出了2590萬桶石油,而到了43年更是玩命產出了4960萬桶,基本恢復了戰前的石油生產能力。
再加上鬼子還在島上找到了白鷹石油公司遺留下來的鉆探設備與開采設備,白鷹的特別情報局根據分析后判斷鬼子基本已經能夠保障未來海軍聯合艦隊和航空兵的石油供應。
這也是為何史蒂文森急沖沖的希望張弛盡快南下,展開對巨港油田的大規模轟炸。
為此史蒂文森甚至通過租借法案為安民軍協調來了80多架b-17轟炸機。
本來這些飛機是要用于在仰光組建新的白鷹航空隊的,但是考慮到遠程轟炸居高不下的損失率,最終五角大樓在史蒂文森的建議下干脆直接把飛機白送給安民軍,讓安民軍去執行任務。
這批突如其來的‘禮物’也使得張弛可以大搖大擺的將從系統中購買的b-17們亮出來使用了。
不過即使安民軍不去轟炸巨港油田,鬼子也開始缺油了,原因也很簡單,白鷹的無限制潛艇戰已經擊毀了上百萬噸的鬼子商船和油輪,那些煉化出來的油料根本出不了蘇門答臘島。
有時候張弛也想不明白,為何鬼子作為一個島國,對于海上運輸線卻一點也不重視,反而漫不經心的。
似乎鬼子海軍的所有軍艦都在為了艦隊決戰做準備,負責護航的海上護衛司令部只有淘汰下來的老船,以及從商船學校和民事海員中拼湊起來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