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一些自媒體為了吸引人眼球,說什么白鷹工業強大,二戰后期如同下餃子一般造了上百條航母,實際上是把卡薩布蘭卡級、獨立級、博格級之類的護航航母也算進去了。
畢竟此時的白鷹再強大,也做不到制造上百條艦隊航母的啊。
對于哈羅德特使的回答,張弛早已有準備,這事終究還得白房子拍板。
作為一款護航航母,卡薩布蘭卡級滿排1萬噸出頭,可以搭載28架艦載機(通常為12架魚雷攻擊機和16架戰斗機)作戰,或是以甲板系留方式一次性搭載50+的飛機。(無作戰能力,純運輸)
雖然其最大航速依舊只有19.3節,但作為最新型號,其綜合戰斗能力已經比之前的博格級和桑加蒙多護航航空母艦強上不少。
尤其是其搭載了1部蒸汽彈射器和2部升降機,解決了攻擊機大載重起飛的問題。
張弛覺得,既然短期搞不到艦隊航母,那先用護航航母試試水,訓練下海軍,給他們漲漲經驗值,學習下如何使用彈射器,如何用阻攔索降落,還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拿到成船后,他還可以讓第一造船廠的工程師們實地考察下,學習下航母的建造和設計。
一魚兩吃,多好。
更別說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的戰斗力并不弱,44年10月的萊特灣大海戰中的薩馬島海戰,六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對陣栗田健男的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部隊。
白鷹驅逐艦們面對大和、長門、奮勇沖鋒,展開自殺式魚雷攻擊,拖延時間,掩護六艘卡薩布蘭卡級航母放飛飛機進攻,最后變成了一場小狗斗大象般的英勇戰斗。
以寡擊眾,但白鷹分艦隊仍舊以損失兩艘護航航母(圣羅號和甘比爾灣號)兩艘驅逐艦的代價,擊沉鬼子三艘重巡,重創長門號、金剛號和榛名號,只給栗田健男留下了一個完好的大和號戰列艦當旅館。
這場戰斗證明,哪怕只是護航航母,她放飛的飛機一樣可以打死人。
對張弛來說,戰后想要稱霸南洋,這航母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可以干雜活的護航航母,維護和出動成本都相對廉價,未來安民軍的地盤將擁有大片領海,自然是多多益善。
不過他現在不會下單太多,而是要等到戰后,waa揮淚用跳樓價大甩賣的時候再出手直接大批量購買航母。
至于白房子會不會同意,張弛倒是不擔心。
不是合眾國認不認可張弛和安民軍為親密盟友,而是當下的白鷹就沒有別的選擇。
哈羅德的想法也相同,眼下的東南亞局勢亂成一鍋粥,約翰人已無力經營,高盧屬殖民地同樣風雨飄搖,倭寇雖殘但仍負隅頑抗,真正有能力維持秩序的,就只有眼前這個年輕人。
他治軍嚴明,推行新政,民眾支持,工業體系也逐步成形,最關鍵的,他還懂得如何和白鷹打交道。
一旦安民軍占領獅城,將允許白鷹資本進入,建立合資公司,合作開發馬來半島的礦物資源與獅城港口,甚至設立免稅特區。
而擬定成立的合資公司董事席位中,自然有一席是留給哈羅德的二兒子的。
拿到這樣優厚的條件,哈羅德對于安民軍購買航母這件事自然是上十二分心的。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