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精心的籌備,一支由道門精英組成的隊伍逐漸成形。其中,領隊的乃是一位資歷深厚、道行高深的練氣士,他便是早于先秦時期便已存在的尹喜。尹喜不僅是一位練氣士,更是道門中的一位開創者,他創立了“樓觀道”,這一道派至今仍然傳承不息。
尹喜,這位先秦之前的練氣士,掌握著一種名為“望氣”的法門。相傳,在太上老君顯化人間的那一刻,尹喜便看到了紫氣東來,綿延三萬里,于是他便在函谷關靜靜等待,并最終迎接了太上老君的到來。正是這次相遇,使得《道德經》這部道教經典得以傳世。
尹喜從《道德經》中領悟到了深邃的道法真諦,從此潛心修行,最終在終南山創立了“樓觀道”。這一道派以圣人昔日講經臺為中心,連接著尹喜修行的草樓,因此得名“樓觀道”。然而,盡管尹喜道行高深,但他卻一直未能修成正法,始終在人間苦修“八八三”之法。
這次,袁天罡與李淳風親自上門拜訪,懇請尹喜出山相助。唐皇更是許下了重諾,只要求道歸來,便為他們修建圣言碑、鑄造宮殿,以表彰他們的功績。
然而,尹喜決定動身,并非完全出于這個誘惑。他聽聞車遲國中有道祖親認的“道子”存在,心中頓時涌起了一股強烈的求知欲和探尋之心。更何況,車遲國人人尊道、崇尚道法的環境,也讓每一位道人向往不已。
尹喜出山,并非孤軍奮戰,他還帶上了幾位門人弟子。他們此行的目的,不僅僅是幫助大唐求取神物,更有尋求道法真諦的強烈愿望。
除了樓觀道的一行人外,袁天罡與李淳風還邀請了其他幾位在道門中頗有分量的人物。
其中,有一位并非人類,而是大名鼎鼎的“蜀中妖王”——張烈。張烈是一只虎妖,但他在道門中的地位卻非同小可。
當年,祖天師張道陵得太上老君傳授丹書時,張烈就在一旁虎視眈眈,企圖搶奪。
然而,他最終被張道陵降服,成為了護法神獸。這便是著名的“張道陵降虎”故事中的主角——虎妖張烈。
此后,張烈跟隨張道陵行走天下,鎮壓鬼神無數。在這過程中,他不知吞下了多少鬼神之力,更在張道陵的指點下,練成了一手拘神役鬼的神通。
這道神通之強大,即便是道門中的許多高人也難以望其項背。因此,張烈也獲得了一個響當當的稱號——“驅神妖王”。
張烈此次代表大唐的正一道加入求道隊伍,也是因為他聽聞了車遲國有道子林楠的存在。他渴望與這位道子一較高下,共同探討道法的奧秘。
此外,求道隊伍中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孫思邈。
在民間,孫思邈被譽為“藥王”,他不僅是一位醫術高超的大夫,更是一位精通道法的“道醫”。孫思邈出身道門,對岐黃醫道情有獨鐘,最終成為了此道的大成者。
袁天罡與李淳風之所以費盡周折請孫思邈出山,除了因為他在醫術上的造詣外,還因為他在種植之術上也有著非凡的成就。孫思邈原本在終南山閉關修行,但當他聽聞車遲國之事以及林楠道子的名聲后,也動了心念,決定一同下山加入求道隊伍。
在成功邀請了這些道門中的佼佼者后,袁天罡與李淳風返回皇宮復命。隨后,李淳風也作為大唐的代表加入了求道隊伍。就這樣,一行人踏上了西行的征途,他們沿著唐三藏當年西游的蹤跡一路前行。
然而,在途中,他們意外遇到了一位騎著白驢的老道。李淳風眼光獨到,一眼便看出了這位老道非同小可,他當即上前邀請老道加入求道隊伍。老道欣然應允,于是隊伍中又增添了一位實力強大的成員。
這位老道名叫張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