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佛祖的神色變得有些許鄭重:“此法前所未有,或為道教如今至高法門。尋常道人,能夠修得一種,便是一派之首,為三界佼佼者。而那林楠,卻已集太清、上清之氣于一身,其修為和潛力,不可限量。”
如來佛祖繼續說道:“若是貿然出手鎮壓那林楠,便是本座,也并無十足把握。而且,也不知那兩位天尊,是否在林楠身上還留有后手。若因此而引發與兩位天尊的沖突,對我佛門來說,絕非好事。”
阿難、伽葉的語氣變得復雜起來:“那林楠,竟然已至如此地步了嗎?”他們心中滿是感慨,之前或許還對林楠有些輕視,但這時如來佛祖親口一說,他們才驚覺,林楠竟然已經達到了如此恐怖的地步,就連堂堂佛祖都對其有所忌憚,不敢輕易鎮壓。
文殊和普賢對視了一眼,他們的內心,或多或少有了些許其他的想法。作為從上古金仙轉入佛門的二人,他們可是知曉,如來和靈寶天尊之間,還有些許復雜的關系。因此,在這兩尊菩薩的心中,或多或少想著,如來也可能是因為從林楠身上見到了有靈寶天尊的烙印,因此而半途復返,不敢輕易與林楠為敵。
不過,文殊、普賢并沒有在這個問題上深究,他們只是詢問了另外一個問題:“佛祖,本來我佛門此紀當興,但那林楠橫空出世,這西游之事,恐怕會橫出枝節。不知佛祖對此有何打算?”
如來佛祖面色不變,依舊保持著那高深莫測的微笑,正要說些什么。然而,下一刻,他卻眉頭微微一皺,仿佛察覺到了些什么。
其心念一動,頓時明悟過來:“唐三藏……陷入了迷障。”在面對林楠時,如來佛祖神色平靜,沒有絲毫波動;提及太上老君和靈寶天尊時,如來佛祖也同樣鎮定自若。但這時,感知到唐三藏對于取經之事產生了“迷茫”,如來佛祖的眉頭卻皺了起來。
因為唐三藏一旦出了什么意外,這西游之舉,便充滿了變數。畢竟,西游的主角,可就是唐三藏!若是他失去了取經的信念,或者陷入了無法自拔的迷障之中,那么這西游大業,恐怕就難以繼續下去了。
如來佛祖皺著眉頭,在心中暗暗盤算著:“須得想個法子,讓那唐三藏取經之心再堅才是。否則,這西游之舉,恐怕就要功虧一簣了。”
而另一邊,林楠回了車遲國后,并沒有著急在第一時間開展講道之事。畢竟他剛剛突破境界,還需要許多時間來鞏固自身的修為。而且,一群車遲的道人,雖然資源匱乏,什么都缺,但唯獨不缺的,便是時間。他們可以靜下心來,慢慢地修煉,慢慢地提升自己的實力。
“修道之人不缺時間,但車遲最缺的,就是時間啊!”林楠站在九極山上,望著車遲國的方向,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自他穿越過來,成為車遲的國師之后,就一直在努力改變車遲的現狀。他推行新的政策,傳播新的思想,鼓勵百姓們發展生產,提升文化水平。
事實上,這些年來,在他的努力下,車遲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深地受到了他的影響。
然而,這樣的變化,距離要將車遲打造成為真正的人道中心,凝聚人道氣運,卻還有著不小的差距。
這差距并非是人口數量上的不足,而是一種真正思想上的徹底轉移。
盡管林楠立道庭已經過了這么久,也和車遲國國主以及一應大臣通氣,將目標定在了讓車遲壯大成為人道中心。
但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卻總是感覺差點意思。車遲國的百姓們雖然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在思想觀念上,卻還沒有完全跟上林楠的步伐。
“或許,是我想的差了些。”林楠吐了一口氣,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原本以為時間足夠充裕,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總有一天能夠實現目標。但現在看來,卻是時不我待。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