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如來佛祖正沉浸在深深的思索里,口中喃喃自語:“五年時間……這五年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呢?”原來,他已然洞悉了唐三藏即將面臨的遭遇,可唯獨對這五年的時間節點滿心疑惑。
座下的觀世音菩薩,見佛祖如此沉思,不禁輕聲問道:“佛祖,難道真的要讓唐僧在車遲國停留整整五年嗎?”
如來佛祖微微搖了搖頭,目光深邃而堅定,緩緩說道:“天意如此,取經之路本就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這是不可更改的定數。”
“我們精心安排了諸多劫難,然而卻因那林楠的出現,讓原本的計劃遭到破壞,劫難未能圓滿。如今,唯有繼續歷經劫難,方能順應天意,讓佛教的氣運得以大漲,從而興盛繁榮。”
“如今,唐僧落入車遲國,這便是一劫。此劫已定,需五年方能圓滿,不可更改。”如來佛祖的一番話,讓觀世音菩薩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應。
這時,又有菩薩忍不住詢問:“難道,我們只能默默等待這五年時光,等那劫難自行消散嗎?”
如來佛祖輕嘆一聲,說道:“此前,若是唐僧能夠戰勝困難,那便順利渡過此劫。可惜,他未能成功,只能深陷劫中。”
盡管如來佛祖心中對這五年時間點的意義依舊困惑不解,但此刻也別無他法,只能無奈說道:“如今之計,唯有耐心等待這五年吧。”
言罷,如來佛祖緩緩閉上雙眸,以無上圣覺,試圖上體天心,體恤天意,探尋天機之中的微妙變化。
就這樣,唐三藏師徒在車遲國留了下來。時光匆匆,這一留,便是整整五年。
在這漫長的五年時光里,唐三藏師徒始終未曾離開車遲國。他們在這片土地上,過著平凡而又充實的生活。
唐三藏依照林楠的安排,在這五年間,不斷更換著工作,盡情體驗著各式各樣的生活。
起初,他被安排去做工人。無論是揮汗如雨的建筑工地,還是機器轟鳴的車間,亦或是紡織廠里忙碌的流水線,以及化工廠中充滿挑戰的環境,唐三藏都一一嘗試了個遍。
每日,他都早早出門,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或許是因為他脫胎換骨的緣故,任何工種,只要他上手,很快便能熟練掌握,甚至達到精通的程度。
在做工人的這段日子里,唐三藏不僅掌握了許多實用的技能,還學到了許多書本之外的知識。
然而,林楠給唐三藏的安排,可不僅僅是讓他單純地工作,更重要的是讓他融入工人的生活。
于是,唐三藏白天在工廠里辛勤勞作,晚上則會前往“夜校”,如饑似渴地學習各類知識。
平日里,他也和工人們打成一片,做著和大家一樣的事情。每一次,他都能迅速融入新的環境,可就在他剛剛融入的時候,又到了換工作的時候。
光是做各種工人,唐三藏就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這一年半里,他幾乎體驗了所有工人的工種,對工人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
體驗過工人生活之后,唐三藏又被安排去做其他不同的工作。在這五年里,他做過辦公室職員,參與過車遲國的大開發大建設……
五年的時間里,唐三藏擁有了豐富多樣的工作經歷,甚至還經歷了不少考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