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李淳風毅然決然地辭去官職,孑然一身,無牽無掛,逍遙自在。而袁天罡現在的情況,若要辭官,卻沒那么簡單。
最直觀的,便是袁天罡會失去大唐的王朝氣運和修行供養。在修行界,講究財侶法地,能夠借助王朝之勢修行,往往都是最頂尖的修行人。袁天罡就屬于此列。
他一旦辭官,就等于要拋去這些得天獨厚的修行條件,還要反受些反噬。這對于一個修行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嗯……”袁天罡在欽天監觀星臺上,入夜之后,依舊在為這件事左右為難,心緒如同亂麻一般,搖擺不定。
但這一番猶豫和思考,倒是緩緩讓袁天罡下了一個決定。
“我袁天罡既出于道門,又豈能背離道門?”袁天罡心中暗自思忖,“既然如此,這欽天監監正,不做也罷!這長安城,不待也罷!”
袁天罡下了這個決定后,忽覺念頭一片通達暢快,仿佛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當即,他趁著自己剛剛下了決定,還留有一絲決然之意,留下了一道書信。然后,他從觀星臺上縱身一躍,飄然而去。
作為有道真修,袁天罡的修為雖未及成仙,卻也是人間頂尖水準。他飄然而去的身影,如同鬼魅一般,都未曾驚動任何人,也無人察覺。
直至第二天,有太監奉命來監察他的工作進程,才發現欽天監中已經空無一人,只有一封書信靜靜地躺在桌上。
那太監被嚇得渾身一顫,卻連抬頭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慌慌張張地將手中的書信呈遞進皇宮,最終這書信穩穩地落在了李世民的御案之上。
“袁天罡這是唱的哪一出?”李世民眉頭緊鎖,目光緊緊盯著書信上的標題。只見標題寫著“袁天罡致辭留”。
在李世民身旁,一位大太監趕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將書信拆開。他先是仔細檢查書信中是否藏有機關或者毒藥,確認無誤后,才恭恭敬敬地將書信遞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接過書信,目光掃過,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原來,這竟是袁天罡的一番自白,隨后便是不辭而別的告白。
“這個袁天罡,簡直混賬至極!”李世民看完書信后,怒不可遏,一巴掌重重地拍在御案之上,震得案上的筆墨紙硯都微微顫動。
“他竟僅僅因為大同會可能與車遲國有所關聯,就辭官而去,不愿在這復雜的局勢中周旋。他身為大唐欽天監監正,卻如此不負責任!”李世民越說越氣,心中的怒火不僅僅針對袁天罡,還蔓延到了整個道門。
此時,李世民終于明白為何沒有道士響應朝廷的征召,前來為大唐研制火藥了。“這些道門之人,一個個目無大唐,簡直無法無天!”李世民憤怒地咆哮著。
就在這時,一陣悠揚的梵音在李世民周圍響起,仿佛從遙遠的天際傳來。他下意識地抬頭望去,只見空中朵朵蓮花緩緩浮現,散發著陣陣奇異的香氣。恍惚間,他的眼前隱隱約約出現了一道身影。
“觀音大士?”李世民心中一驚,立刻認出了這是昔日在水陸大會上見過的觀世音菩薩。他趕忙整理衣冠,上前行禮道:“李世民見過觀音大士!”
李世民感受著眼前的一切,這景象如此真實,絕非夢境。他靜靜地等待著觀音大士開口。
觀世音菩薩神色平靜,直接道明來意:“唐皇,如今大唐出現諸多亂象,實乃道門從中作祟,擾亂了天意。這撥亂反正的重任,你責無旁貸。”
李世民面露難色,說道:“觀音大士,朕也想撥亂反正,可那大同會的火器威力強橫,朕實在不知該如何應對。”
觀世音菩薩微微一笑,說道:“無妨,你可下令征兵,各地寺廟自會增派僧兵,以助大唐一臂之力。”
不久之后,大唐的軍隊中忽然多了許多光頭身影。仔細看去,有些光頭之上還烙著一道道戒疤,這鮮明的特征,讓人一眼便知他們的身份——和尚,此刻也可稱之為“僧兵”。
這些僧兵加入大唐軍隊后,立刻奔赴前線,準備迎戰大同會的火器部隊。當雙方遭遇時,僧兵們展現出了令人驚嘆的奇異能力。
只見他們的身上常常籠罩著一層金色的佛光,仿佛被一層神圣的護盾所保護;又或者身軀之中透出金色的光芒,宛如金身羅漢下凡。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們似乎擁有刀槍不入的神通,面對大同會火器部隊的攻擊,竟能毫發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