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斗爭很少糾結于一個字兩個字,而是刀把子握在誰手上,誰說了算,誰不講理,誰說了算。
扯遠了,反正核心觀點還是那句話,除非情況有變化,不然的話,誰會愿意大方讓出這么大一塊權力。
而對于市委書記來說,誰分管哪一塊工作都沒關系,市委書記在自己地盤管一切,記住,是一切,而不是單獨哪一塊的工作。
尤其東甌市因為其特殊的經濟地位,市委書記按照慣例還會兼任省委常委,那對于其他人更是降維打擊,誰分管都沒關系,最終拍板權都在書記這里。
祁同偉也開始思考下一步的進展了,高育良的心思顯然因為陳市長的放權,開始將自己代入了全市領導的角色里面,接下來江北新區還是他和金區長說了算。
他們二人的職務雖然重要,但是這兩個位子是他們倆自己去部委跑下來的,完全全新的職位,以前哪有江北新區,其他人想搶也非常難,根本無從下手。
等真正坐上區長的位子,祁同偉就要開始新的計劃,先將商夏橋兩個街道全部并入高新區,再去找項目,把深水港碼頭的項目批下來,二十年后能批下來,明年沒道理不行。
然后利用現有機床制造等行業,去吸引造船業過來,這方面,要不就趁國有造船廠改制,直接開挖。
把原東北那幾個大型的造船廠聯系聯系,能挖過來整體搬遷過來最好,挖不過來,祁同偉自己去部委要政策,直接搞新和聯勝造船廠,也是去那些國企挖人才。
從小船漁船開始嘛,慢慢來啊,到最后幾十萬噸的巨輪,也不是沒有機會。
當然,這有點異想天開了,造船業可跟普通行業不一樣,能直接找現有的國企改制搬遷過來,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從零開始的難度太大。
深水港加上造船廠,里面會自然催生出一大堆外貿相關的企業,許多外貿企業也會主動搬遷到高新區。
明確高新區四大支柱產業,汽車行業,裝備制造行業,造船業和外貿相關行業,加上其中衍生的上下游企業,這一套就算三十年后,也是經濟增長的支柱。
本地的傳統行業,也會因為港口和外貿產生新的增長點,這一塊才是解決就業人口最多的行業。
高育良此時轉過身來,還是雙手抱著胸口,不自覺呈防御動作,顯示他的內心并沒有足夠的自信。
還是新手啊,做政客,最重要就是自信,無論事情怎么樣,都要無腦自信,比如老美的一只耳,那個自信心,無論遇到什么情況,他都能捏著拈花指說自己什么都懂,也只有被黑貓警長一槍打掉了一只耳朵之后,才稍微低調了一會兒。
高育良要學到那個境界,那種露在外面的盲目自信,但是心里其實什么都懂的境界,還差了十幾年的歷練啊。
“高老師,我個人認為,高新區的黨工委書記,您就算當上市長,也要再兼任一會兒。
為了保證咱們高新區的政策能得到延續,在市里能有更高的話語權。
我心里已經有完整的規劃了,等您坐上市長的寶座,我們還有更大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