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偉又是幾句臭罵,嚇得吳恩德一陣哆嗦。
“廢什么話!做哪項工作沒有困難,那些老干部你自己搞定,別讓他們過來煩我。
至于那些分數比較低的退伍兵,不服從分配的,限定時間讓他們去分配單位報到。
不然就報給部隊,讓他們落戶也落不了,干工作還挑肥揀瘦的,哪有這么好的事情。”
之所以出現眾多基層崗位的情況,還來源于一個背景情況。
就是體制內工資漲的不快,比那些企業的工人還少,舉個栗子,高新區的幾個重點企業,熟練技工的工資能拿到一個月一千多,還是年年看漲的狀態。
可是基層的干部們,工資只比祁同偉剛來東甌的時候,漲了一兩百,還徘徊在六七百一個月上下,加上體制內的權力,其實都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大部分基層干事其實都是干活的苦力工,只不過說起來有個干部身份而已,但是東甌市是民營經濟的發源地之一,這邊創業人數比其他地方多了不知多少倍。
一些農民在找到門路后,也敢大膽創業,再加上本地的宗族社會,有互幫互助的傳統,幫傳帶是同村同姓的傳統,誰家要創業了,缺錢,同姓宗族之間是有義務籌錢借錢的。
比如像祁同偉當年上學一樣,也是祁家莊的村長和支書提議,同姓的族人湊錢拿到了學費和路費,這邊也是如此。
于是就出現了一大堆創業的人,加上大環境是快速增長的,金祁二人這幾年也經營得當,江北新區創業的浪潮一波高過一波,好多人創業一年就賺到了種田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這兩廂一對比,相當多的基層公務員,因為工資太低,外面創業的環境太好,提交了停薪留職報告。
本來還在心憂崗位不夠,有些頂職的和退伍兵沒辦法安排的祁同偉,一下子就收到了一大堆停薪留職報告,空出了大批崗位給他們,兩天就安排下去了。
于是祁同偉心情又不好了,因為停薪留職加上辭職下海的報告太多了,每個鄉鎮街道都有。
“這么多人要走,是不是你們組織部事情做得不好!
下半年還那么多工作,是不是要我自己下去做啊!”
吳恩德很無奈,人家干部要辭職下海,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相反,這個責任應該在區委吧,是你們經濟干得太好了,每個人都看得見,出去創業好賺錢,跟組織部有什么關系。
真能耍領導威風,動不動就跟下屬發脾氣,要不是有把柄在祁同偉手上,早就跟他掀桌子了,眼下只能忍了,等到八月八,調走,爺不伺候了。
不過祁同偉可沒打算這么輕松放過他,翻了翻那么一大坨停薪留職加上辭職報告,心情差到了極點。
“這批人不能這么簡單放走,組織部發文回應他們。
辭職要經過審批,程序走半年,停薪留職不允許,要走就辭去公職,沒得兩邊占便宜的事情。”
吳恩德頓時慌了,這可是相當得罪人的回復,那些直接要辭職的還好,還能忍忍,但是這些停薪留職的干部,可個個都是有點本事背景的人,這么生硬拒絕,他們不大鬧特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