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于小明也給村里種蘑菇的農民們結了兩次賬,有了這個中轉倉庫,蘑菇的售賣也更加方便了,于小明也把自己當成了食品中介商,安心在村里住了下來,在祠堂隔壁租了個舊房子,當然主要目標還是尋機尋找族譜。
這天,于小明帶著村里的婦女們把收獲的鮮蘑菇炮制起來,一個個掛在了祠堂里的衣架上面開始風干過程,幾人時不時閑聊。
“張大姐,把這串蘑菇處理好后,你們就先下班吧,把那些放進一號冰柜里,留著明天再處理。”
張大姐是一位村干部家的媳婦兒,干活很是利索,于小明給了她城里的最低工資標準。
這也讓村里這些閑在家里的婦女有了一份收入,雖然工資不算高,也讓村里人非常感謝了。
于小明這段時間和村民們接觸,和他們相處地關系也非常好,自己做的事情能給他們收入上增加,村民們的愉快也讓于小明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于小明心想,如果不做警察了,可以去找祁同偉說一說,到基層農村去,做個基層干部,為農民們做點事,讓農民們增加收入,這樣的事情,真的讓他由衷有成就感,甚至比升官還高興。
等著其他人走了,連大門都關上了,于小明沒有焦急,先是把曬干的蘑菇都收了起來,把冰柜里東西整理完成,于小明把手洗干凈,等了半小時什么都沒做,確認沒有人進來,又在窗口看著村民們家里炊煙都升上去了,知道村民們起碼一小時不會在村里閑逛,這才小跑了兩步,三下就竄上了房梁上,這是他在部隊練出來的身手雖然因為年齡大了,稍微退步,但還是身輕如燕,上房揭瓦輕而易舉。
一直爬到了房梁上,這段時間他觀察了很久,查了很多地方。
電話里跟已經回了京城的盧強討論多次后,二人猜測房梁上肯定有東西,族譜這東西有可能就在房梁上。
于是于小明這次直接上了房梁,居然真的在這里一眼看見了一個全是灰的木盒子。
........
幾天后,盧強來到了漢東省京州市公安局,就坐在祁同偉的辦公室里。
祁同偉手里摩挲著于小明找到的盒子,此時木盒子被擦干凈了灰,知道就是這東西了,掩蓋住心里的激動,祁同偉帶著微笑著打開了蓋子,一眼就看見了寫著梁氏族譜四個大字的本子。
一本古樸的老式書籍,上面的灰已經被于小明他們拍了干凈,祁同偉直接翻到了后面幾頁,終于在解放前出生的男丁一頁找到了梁群峰的名字。
“民國二十六年,丁丑年七月出生。(1937年)
也就是說,這老小子下個月就62歲了,嘖嘖。
膽子真大啊,這里還有一段。
因部隊提拔需要,修改了年齡為1943年,特備注。
哈哈哈哈。
笑死我了。”
盧強也跟著笑了起來。
“我們倆在村里住了一段時間,聽他們聊了不少舊事。
這位老族長對梁群峰要求改年齡的要求很不滿,但是當時他們村也就靠著在部隊當連長的梁群峰才在困難時期也能吃飽飯。
他也沒辦法,只能給梁群峰開具了證明,改了戶籍年齡,但是特地在族譜里備注了這件事。”
祁同偉臉上的笑意止不住,看來梁書記這次真要退休了,明明都六十二歲了,還賴在位子上,期望自己還能再進一步,還這么愛搞事。
“盧強,你先回京城,梁家莊的生意你安排大強接手,不能讓普通老百姓吃虧。
咱們的敵人只有犯罪份子,腐敗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