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去傳旨的人全部被殺,尸體扔回了城門口。
得知消息后,元安帝與滿朝文武震驚。
他們想不到,夷狄居然會這樣對待他們派過去的使者!
然而他們也氣憤不了太多了,因為緊接著,夷狄就開始攻城了。
這也預示著和談徹底失敗。
元安帝此時已經顧不上想現在他耗費了兵力對付夷狄,等東南的人到了之后該怎么辦了。
眼前的困境都過不去的話,東南的大軍他都未必能看到!
京城守城與其他地方不同。
京城太大了。
其他地方,大多數是一個主城門。
有些大的,還有一個側門。
少部分非常大的城池,會有好三四個外城門。
而京城,足足有七個外城門。
城門越多,表明夷狄會攻打的城門越多,那他們需要的守軍就越多。
如今京城內還有二十萬禁軍,加上盧陽伯收攏回來的一萬來殘兵。
還有一部分則是從更遠地方,后來才趕過來的勤王兵。
這部分已經不多了,只有不到一萬人。
加起來二十幾萬兵,守住七個城門。
除去火力最猛的主城門五萬守軍外,其他每個城門只有大概兩萬的守軍。
地方太大,攻城難度大,守城難度也大。
而且必須要湊出一支機動的部隊來,隨時支援某一個被夷狄重點關照的城門口。
夷狄攻城的人數只比他們多一些。
但是夷狄會對哪一個城門加重兵力,這些都是未知數。
所以必須要有提前的準備。
每個城門都需要有合適的將領來領導守城。
于是被坑了兩次,導致打了兩個敗仗的盧陽伯,又被推了出來。
這次,他負責守的是西直門。
盧陽伯身上的傷還沒好,但一想到自己馬上要再次面對夷狄的大軍,他就覺得傷口哪里都不痛了。
他非常渴望報仇,渴望到他決定要帶兵提前出去埋伏,看看能不能斬幾個夷狄,以振奮一下士氣。
京城外城有不少居住的房子,早在邊關失守時便已搬空了。
只留下像小鎮一樣大小的地方,布滿了密集的房子。
這種地方不適合騎兵,非常適合他們埋伏。
盧陽伯把一些他帶回來的殘兵挑選出來,帶著必死的決心,埋伏在這里。
出來前,他把自己的副將留下,吩咐其緊閉城門。
如果他戰敗,那便由副將指揮守城,不用再開城門。
如果他戰勝了夷狄,到時候看情況再開。
守在城樓上的盧陽伯部下和其他士兵們都心情復雜地看著城樓底下的戰場。
他們沒想到盧陽伯會如此破釜沉舟,夷狄們更不會想到。
所以在夷狄一名大將帶著攻打西直門的大軍到達附近時,面對著突然從這些早已被搬空的民房中突然竄出來的守軍時,他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放箭!”
盧陽伯高喊一聲,城樓上的守軍開始朝著夷狄大軍后面的部隊放箭,掩護盧陽伯等人突破。
后面的人有箭雨阻擋,果然被拖延了腳步。
盧陽伯一刀砍到距離他最近的夷狄士兵腰上。
這士兵慘叫一聲,瞬間摔下馬。
盧陽伯又高聲道:“殺!”
“殺光他們,一雪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