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朱元璋早已讀完了朱楩寄來的兩封書信。一封信是寫給朱元璋的家書,信中的內容雖然沒有太多情感表達,但字里行間卻透露出朱楩對父親的尊重和孝順。另一封信則是關于安南朝政及民政的戰后安排。
這封信的內容充滿了激情,頗有種要讓天下大同的使命感,讓人不禁為之動容。如果讓其他大臣看到這封信,他們也可能會被信中的情緒所感染,甚至忽略其中某些措施的越權之處,反而會對朱楩的仁德和愛心贊不絕口。
朱元璋此時正悠閑地靠在躺椅上,雙眼緊閉,似乎在沉思著什么。突然,他的嘴角微微翹起,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口中輕聲嘟囔道:“小兔崽子,竟然想用這種小把戲來糊弄他老子。”
這里的“小兔崽子”很明顯指的是朱楩。朱楩先是用一封訴說感情的家書,抒發情感,再加上一封奏報,然后巧妙地將自己大膽妄為的行為放在后面提及。這樣的做法既討巧又讓人難以生氣。
實際上,朱元璋也看過周妃手中的那封信,而且這兩封信也早早地就送到了。只是當時朱元璋正被南北榜案的事情困擾,心煩意亂,所以一直沒有去看它。直到奏報送達,他才想起這件事,并仔細閱讀了信件。
然而,朱元璋對于朱楩私自處理安南政務一事并不感到反感。如果朱楩沒有通過家書或奏報向他匯報這些事情,而是等到回京城后再告訴他,那么他可能才會真的感到不滿,這樣的朱楩就真的有些恃才傲物,目無長君了。
好在上次朱楩聽從袁巧兒的提醒,把那封信給寫了,寄了,不然他可就真要在朱元璋的心里埋下一顆釘子。
此時的朱元璋靜靜地坐在奉天殿內,閉目養神,盡管他已經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有些吃不消,但他仍然堅持每天上朝并親自批閱奏折,不肯有絲毫懈怠。
而這幾日,當朱楩帶著安南權貴們在路途上拉動當地經濟時,京城也在積極籌備他們到來后的封賞與表彰事宜。各個部門都在忙碌地處理這件事,使得京城變得格外熱鬧。
在這幾天里,東宮也比往常熱鬧了許多。平日里除非有重大事件否則不會輕易聚集在一起的四位輔政大臣,如今一下朝便紛紛來到東宮,反復討論著一件事情:岷王朱楩擅自施政,目無朝廷法度,必須要對其進行彈劾。
他們根本不清楚朱元璋已經收到了朱楩寫給朱元璋的家書,僅知曉朱楩呈上的奏報。因此,在他們眼中,這顯然是一種越權行為。盡管安南是朱楩帶領軍隊征服的,但它并不屬于朱楩的封地范圍。
朱楩有權在自己的封地上實施他的施政政策,前提是這些政策不違反大明律法,并與當地布政使司的政令不相沖突。然而,直接在一個新征服的地區,而且完全不在他的封地范圍內發布施政命令,無疑是一種越權行為。
朱楩從嶄露頭角到近來聲名鵲起,齊泰等人一直無法找到任何能夠擊敗他的弱點。換句話說,即使未來要削弱藩王勢力,也需要尋找合適的借口。現在,這個機會正好送到了他們面前,于是他們開始思考如何擴大這個污點,以便在將來利用。
黃子澄皺起眉頭,一臉嚴肅地對齊泰和方孝孺說道:“岷王擅專,在安南實行以糧入稅,雖然這舉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正確的,但他自行安排這一點就足夠參上一本了。”說完,他輕輕嘆了口氣,似乎對這件事感到有些憂慮。
齊泰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黃子澄的看法,然后轉頭看向方孝孺,詢問道:“方先生,您對此有何看法?”
方孝孺沉默片刻后,緩緩開口:“雖然的確是岷王先頒布的政策,不過也都是按照大明律的條項頒布的,與朝廷所擬的差別也不是很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更符合民意。”他的聲音平靜而堅定,仿佛在努力維護一種公正和客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