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云南的沐晟,本身就是云南的二把手,而大哥沐春承襲爵位之后,他就沒有什么爵位可以繼承了,所以這次專門讓沐晟和朱楩出征也是為了能給他一個合適的爵位。畢竟,朝廷需要給功臣們一些回報,才能激勵更多人奮勇殺敵。
百姓會這樣想也無可厚非,他們當然不了解袁洪以實權換名爵其實是為了能夠安享晚年,以免日后被清算。他們更不知道沐春與沐晟兄弟之間關系和睦,如果不是沐春病重無法出征,也不會由沐晟獨自領軍。
然而,無論百姓如何猜測,都無法改變事情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往往會超出他們的想象。戰爭的勝負、權力的更迭、人心的復雜……這些都是百姓難以預料的。但正是這種未知性,才使得歷史充滿了戲劇性和神秘感。
就在此時,封賞儀式即將盛大開啟,朱元璋緩緩站起身來,一眾文武官員整齊列隊于兩側。只見朱楩帶領著本次出征的功臣們沿著中間鋪設好的紅色道路,一步步走向朱元璋身前。
與此同時,太監那洪亮而莊嚴的聲音響徹整個宮殿:“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征虜將軍、皇十八子楩,英勇無畏,拱衛疆土,南征中華之舊地,如今得以收復失地,特此表彰其功績,普天同慶,免賦稅一年,大赦天下,欽此!”
太監話音剛落,滿朝文武百官紛紛跪地叩拜,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刻,朱楩生平首次目睹如此宏大壯觀的場景,心中不禁感嘆。他回想起曾經觀看過的電視劇中的畫面,發現兩者竟然驚人地相似。此刻,他才深刻體會到,現實或許比虛構的劇情更為震撼和真實。這也讓他意識到,藝術往往源于生活。
太監所念的乃是禮部擬好的,對于天下百姓跟著一起喝湯的福利待遇,這自然沒什么好說的。但真正功臣們的表彰和賞賜卻得由當今陛下親自說出來,這樣才能顯得恩寵無比。
“后軍都督袁洪,此戰協助岷王,分兵牽制,圍攻敵軍都城,勞苦功高,當計首功,為表其多年軍功與忠心,特封為安國公。”
朱元璋話音剛落,眾官員無不露出驚訝之色,他們本以為袁洪論功績還有本身便是一軍都督手握實權,最多也就是個侯爵,沒想到此刻直接被封了國公,那豈不是真成了位高權還重。
那些稍微年輕些的官員看著袁洪,眼神里充滿了羨慕之情,心中暗自嘀咕著,這老袁的運氣好啊,他不過是仗著生了個出色的女兒,才得到如此殊榮。要是女婿朱楩沒有展現出卓越的才能,讓陛下對他另眼相看,袁洪怎么可能會有這樣的待遇,他們此時腦中已經有了另一條走捷徑的思路了,得生一個漂亮的女兒才行。
然而,那些老道一些的官員以及國公侯爵們卻聽出了其中的異樣之處。特別是耿炳文和李景隆,他們深知官場的微妙變化。耿炳文作為開國功臣,歷經多年跟隨徐達、藍玉等大將征戰沙場,但盡管取得了不少戰功,卻始終未能突破侯爵的地位。相比之下,袁洪卻能憑借其女的關系獲得如此高規格的封賞,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李景隆同樣感到困惑不解,他身為國公,那是與老朱家是親戚關系,而且是承襲他老爹李文忠的,而袁洪的國公之位是個虛設的,沒有明確封地,如同當年藍玉捕魚兒海之戰后回來獲封涼國公一樣,其結局就是真的涼了。
話說回來,袁洪卻是因為一場戰役,雖說是實打實的一路破城,直逼中都,但那可是安南,而非北元啊!這樣一來,直接獲封國公,實在令人費解。不少人對此頗有微詞,甚至有人為耿炳文打抱不平起來。
然而,只有耿炳文心里清楚得很,老袁離自主退休恐怕也為期不遠了。如果他真的被封為國公,那么他的女婿依舊是王爺,他自己則還是都督。如此一來,他家恐怕就要面臨家破人亡的命運了。而他耿炳文雖然只是個侯爵,但至少這意味著朝廷對他仍有需求,他依然可以繼續帶兵打仗、上朝參政,并領取年俸。
果不其然,在宣布完袁洪的安國公名號后,袁洪上前一步,抱拳而跪“臣袁洪叩謝陛下天恩,吾皇萬歲,只是陛下,臣還有一所請,望陛下恩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