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泰山之巔異象頻現,天穹裂開,神光垂落,引得無數人側目。
隨后,那些曾經乘坐九龍拉棺離開地球的人,竟一個個回歸,消息迅速傳遍全球修行界,引發軒然大波。
茅山、龍虎山、靈寶派等東方修煉界和西方修煉界都得到消息,甚至已經有人和星空來人產生了一些沖突。
當下局勢仍處于試探階段,畢竟,能夠橫渡星空歸來所蘊含的意義實在太過驚人,故各方勢力皆不敢輕舉妄動。
且當今地球修行界正值末法時代,靈氣枯竭,大道壓制。前來試探的修士大多停留在輪海、道宮秘境。因此,縱然小摩擦不斷,尚未釀成大規模沖突。
更關鍵的是,這些修士在交流中逐漸了解到林羽的存在及其傳奇事跡。盡管聽起來如同天方夜譚,然而他們愈發覺得莫測高深,就愈發謹慎,不敢妄動干戈。
在此期間,搖光圣地的修士也開始在地球各地游歷。與葉凡那些修煉不過數年的同學不同,作為林羽親自栽培的圣地精英,他們的修為、手段,都讓地球年輕一代望塵莫及。
雖未刻意展露鋒芒,但偶爾流露的一招半式,便已讓觀者震撼不已。
泰山圣境。
林羽開辟的小世界懸于泰山之巔,自成一方凈土。
霞光如瀑,自九天垂落,瑞氣化作萬千絲絳,在云海間流轉。仙霧蒸騰處,有神曦噴薄,道紋隱現,整片天地都沐浴在神圣祥和的道韻之中,恍若上古仙庭遺落凡塵。
中央道臺之上,林羽靜坐悟道。
他神融天地,借末法時代特有的大道壓制來磨礪己身道果。周身經文顯化,化作璀璨道鏈環繞,時而如真龍盤踞,時而似仙凰展翅,演繹無上玄妙。
“地球雖處末法,卻暗合返璞歸真之意.“
林羽心念轉動間,開始推演適合此地修行的法門。要為玉皇觀留下的,不僅是一部經文,更是一條能在末法中求道的傳承之路。
道臺四周,四小只靜立護法,他們望著主人周身流轉的大道印記,眼中盡是崇敬,在這方小世界里,連呼吸都仿佛在與道共鳴。
他一路走來所獲經文很多,《太陽真經》、《太陰真經》、《吞天魔功》……將近十部之多,其他的圣賢古經更是不勝枚舉,隨意傳下一部都足以造就一方圣地。
不過那些都是前人古經,不為林羽所取,他還是想給自己出生的門派留下一點新的東西。
他神目如電,自泰山之巔迸發,剎那間掠過珠峰雪冠、峨眉金頂、長白天池,穿透雨林云霧、大漠金沙。目光如游龍般遍掃四野八荒,整顆水藍色星辰盡收眼底。
神力翻涌間,他甚至突破層層空間屏障,窺見昆侖仙地的磅礴盛景,那是橫貫六合、縱壓八荒的蒼茫天地,云海翻涌,仙光萬道。
轉瞬,神目如電歸返泰山。腳下,龍脈輕吟震顫,五岳氣運如江河歸海般匯聚。
恍惚間,他看見上古先民披荊斬棘的修行之路,見證末法時代修士的困頓掙扎……
“原來如此。”
林羽突然睜眼,眸中星河倒轉,他伸手一劃,虛空生電,一個“玉”字在虛空成型。
字方一丈,八角垂芒,流光溢彩,煊赫榮華。
玉,代表著的是尊貴,細膩,溫潤,堅硬,不可摧毀,更有一股堅定的意志,所謂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玉之品類,造化無窮,璞玉蒙塵,琢為珪璋,珪璋含光,淬作瓊華,瓊華凝韻,升作瑤臺。是為至臻。
林羽將這部開創性的經文命名為《玉皇玄穹通明寶箓》,其中蘊含三重天人之境:
第一境:珪璋
“玉不琢,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