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看便是沉迷其中,吳子重練兵和實戰,孫子兵法和太公六韜重策略、廟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審時度勢。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孫子兵法和太公六韜,這已經超出了兵法的范疇。
姜子牙、孫武、吳起都是各自時代站在巔峰的人物,能接觸到他們的東西,劉道規感覺進益頗大,連視野都開拓了不少。
只可惜都是殘卷,各篇都不完整。
士族門閥壟斷的不僅僅是高官厚祿山川河流,還有各種書籍。
尋常人根本接觸不到書籍,更別提兵法。
“小弟打探清楚了,荀信之出身潁川荀氏,袁鶴出身陳郡袁氏,桓道真乃桓弘同宗,略有文才,而無實干。”劉鐘年紀最輕,頭腦卻是嘴靈活的一個,很快就送回第一個消息。
司馬袁鶴、長史荀信之、記室掾桓道真已于兩日陪著桓弘北上游獵去了……
潁川荀氏、陳郡袁氏都是當年渡江的頂級高門,升平二年(358年),荀彧六世孫荀羨英年早逝后,斷了頂梁柱,荀家再沒出過兩千石的高官,門第衰落。
加上桓氏、謝氏崛起,擠掉了不少高門的門第。
陳郡袁氏一直唯桓家馬首是瞻,袁宏、袁喬、袁真都曾輔佐過桓溫,江左曾有人戲言:路遇一桓,十步之內,必有一袁……
“桓使君有何喜好?”
“除了游獵,喜好交游名士,五石散、孌童美姬……”
這些幾乎都是“名士”們的標配。
桓弘乃桓沖第四子,今年不到四十,出生時,桓家已然大富大貴,自幼錦衣玉食,有這些愛好再正常不過。
不過這些只能作為參考。
喜歡玩樂之人,并不都是酒囊飯袋,當年謝安也喜歡帶著姬妾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入朝為官,便是一代名臣。
桓沖好清談,食五石散,最終死在這玩意兒上……
到了晚上,劉廣之和劉黑羆帶回一人,腦后梳了一個武將常用的平髻,氣宇軒昂,精神抖擻。
劉廣之介紹道:“這位是高珣高子玉,樂安高氏,當年與某一同追隨謝都督北伐,先為中兵左部司馬。”
左部司馬,也叫千人督,掌管一部兵馬。
“彭城劉道規見過高司馬!”劉道規抱拳一禮。
北府軍中除了劉氏,另一大姓便是高氏,劉氏分彭城、東莞、沛縣三支,高氏更多,有渤海、陳留、樂安、漁陽、遼東四支。
目前最出名是陳留高氏,曾出過袁紹外甥高干和一代名臣高柔。
淮陵太守高素、東莞郡守高雅之都出身渤海高氏。
“劉參軍多禮了,既然都是京口鄉親,日后當互相幫扶才是。”高珣直來直去,極有武人的干練之風。
劉道規大蛇隨棍上,“何須多言,我京口從來都是一家人!”
京口僑人還是比較團結的,都是北方僑人,有共同的身份認同,六七十年的融合,幾乎就是一個整體。
如果有他的支持,劉道規這個中兵參軍底氣就硬了。
至少有個可靠的盟友。
一個在軍府,一個在軍隊,互為表里,互相扶持。
“既是一家人,在下就直言,劉參軍可知自己有殺身之禍?”高珣一開口便是驚人之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