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埋怨也沒用,再殺下去,只怕周圍的郡縣也要跟著遭殃……
幢兵的傷亡有些大,陣亡七十一人,傷一百三十四人。
一百五十三匹戰馬,回來的只有九十七匹。
劉道規一陣心疼,這些幢兵都是千里挑一的勇士,戰馬在江淮也極其難得,一匹戰馬價值不菲。
不過戰爭就是如此,不可能沒有傷亡,這已經是最小的代價了。
陣亡的幢兵,每家直接分田二十畝,傷殘將士分田十畝,每戶再撫恤十緡錢。
“每戶十緡,可就是兩千零三緡……”曹霽臉色又難看起來。
“你曹家還差這點錢嗎?都記在賬上,青光寨上還有一尊銅佛,到時候運下來抵賬。”
那樽銅佛有一人多高,全是純銅,熔煉出來,至少能換一萬緡錢。
反正這玩意兒一時片刻也找不到什么買家,不如抵給曹家。
人無信不立,曹家雖然沒有開口催債,但劉道規實在不好意思白拿。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這一戰過后,劉道規準備將整個尼丘山和蒙山翻一遍,這些賊寇的家當必然不少。
還有蘭陵大大小小的豪強,該交的保護費還是要交的。
這些都是戰爭的紅利。
“某不是此意,士卒都是流民,且已經戰死,分田既可,何必再給這么多錢?”
十緡錢不是一個小數字,都夠一戶人家一年的用度。
“你錯了,這筆錢必須給,沒有他們浴血奮戰,這一戰怎會贏得這么容易?這筆錢不僅是撫恤,也是給所有活人看的,不然以后誰還愿意在戰場上拼命?”
劉道規滿臉嚴肅。
一支軍隊有沒有戰斗力,關鍵在于怎么對待傷亡將士,解決別人的后顧之憂。
說實話,十緡錢劉道規都嫌少了。
如果不是窮的喝西北風,到處都要用錢,撫恤應該再提高兩倍。
“參軍治軍有方,在下佩服。”曹霽的稱贊聲有些生硬。
不過他的話倒是提醒了劉道規,光給錢分田還不夠,還要給他們辦一個隆重的葬禮。
死者已矣,生者仍當砥礪前行。
冉氏壘綠水為伴,青山相依,居高臨下,俯瞰大半個蘭陵,也算一塊風水寶地。
劉道規令人在壘上建了七十一座墳,條件簡陋,只能以馬革和草席裹尸下葬,以壘上的青石立碑,每塊石碑上刻著將士的名字,以及他們的故鄉……
巨鹿、常山、滎陽、上黨、高平、平原……無一例外,都是大河兩岸的人。
燒了十幾堆枯草,算是為他們送行了。
劉道規在石碑前佇立良久,默念著上面的地名,心中百感交集。
這些人是因為相信自己而戰死的……
“參軍如此待我等,我等死而無憾了。”幾個幢兵火長滿臉感動之色。
這些死去的烈士,其中就有他們的親人。
“你們都好好的活著,活到收復故鄉的那一天!”劉道規望著北方蒼茫大地,自己選的這條路并不好走,以后還會有更多的人倒下。
但既然選了,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然對不起這些死去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