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奴隸也非常配合,仿佛早就習慣了自己的命運,沒有一個掙扎反抗,如同牛羊一般被幢民們驅趕。
女人則賞給八幢未婚之人,讓他們成家立業,以后也能安心。
做好這一切,已經是十一月底。
江左的大戰隨時有可能爆發,劉道規不能長期留在蘭陵,趁著運河沒有結冰,遂帶著糧食錢帛返回廣陵。
剛從淮水轉入邗溝,就遇上飄著一具具腐爛尸體。
沿途淮陰、射陽兩縣的官吏在清理尸體,但只有這兩縣也無濟于事。
其他地方的尸體會陸陸續續的飄過來。
到了春天冰雪融化,便是瘟疫爆發之時。
回到廣陵,劉道規將帶來的一百二十石糧食和五千緡錢都借了出去,按照慣例,五成利息,簽字畫押,童叟無欺。
市面上的利息已經漲到了一倍。
五成利息已經算非常低了,很多人想借錢都沒地方借,即便借到了,也要抵押自己的田宅,或者其他值錢東西,甚至抵押自己……
劉道規不要抵押之物,只要簽字畫押即可。
就連很多前部的士卒都來借錢,劉道規一概來者不拒。
“若非參軍相助,我一家老小今年就要忍饑挨餓了。”趙良之感激涕零。
“早就聽說劉參軍仗義,今日一見,方知此言非虛。”前部都伯蔣齊一個人就借了兩百緡錢,十石糧食。
是周錚介紹過來的。
“都在同一個軍府共事,便是袍澤,舉手之勞,不必如此。”劉道規一臉謙虛,對前來借錢借糧之人客客氣氣。
“高利貸也是暴利行業,道則這種借法,只怕明年連一半都收不回來。”高珣滿臉可惜。
“我本來就沒想過他們還,只是讓他們記著,欠了我劉道規人情。”
劉道規收起欠條,塞入懷中。
升米恩,斗米仇,白給的東西別人往往不會重視,也不會承這份人情,弄張借條加上利息,效果就不一樣了。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迷惑袁鶴和荀信之等人。
有高利貸這個名目在,就不會有人說自己在收買人心。
“那你為什么還要借?”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濟不了天下,卻能濟一濟身邊之人,誰沒有困難的時候?我為中軍參軍,便是他們的手足兄弟!”
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收買人心。
以前窮的喝西北風,自己日子都過不下去了,管不了那么多。
現在手頭寬裕起來,力所能及能幫就幫一些。
劉道規一直覺得錢留在手上只是一些破銅爛鐵,只有花出去才能體現價值。
而且手上的錢,本來就是從鹽瀆搶來的,替天行道四個字的意思,劉道規還是知道的。
不過借糧的人太多,連很多軍戶也聞風而來,帶來的那些糧食完全不夠用。
比起中兵,這些軍戶更可憐,比奴隸還要凄慘,本就要承受繁重的徭役和田租,遇上戰事,他們還要沖在前面。
如今水災也就罷了,王恭屯兵京口,這些軍戶還要負責輸送糧草,忙前忙后,苦不堪言。
“借,只要是人我都借!”劉道規橫下心來,派人到京口去買,又讓徐長命去瑯琊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