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跟上一次不一樣,寒門的地位日益凸顯。
天師道能弄出這么大的動靜,本身就在說明士族高門的無能,孫恩從上虞登陸時,手上不過一兩萬烏合之眾,卻能輕易攻破東府會稽。
只能說這些高門自作自受。
劉道規帶著二十多名部曲與劉懷肅快馬返回京口。
路上劉懷肅將這場大亂的前前后后都說出來了。
孫恩對外放出的口號是拿下建康,取司馬氏而代之……
他要掀翻司馬氏,劉道規管不了,也無所謂。
但他要進攻建康,三十萬妖賊一定會路過京口,劉道規全家除了曹思霏全都在京口。
而以妖賊的行事風格,一定會大開殺戒。
北府軍對外號稱八萬,實則只有五萬上下,有胡彬所部五千水軍、謝琰麾下八千“臺兵”、桓弘麾下五千征虜軍,以及分散在劉牢之、孫無終、高雅之等人手上府軍。
不過謝玄離任后,北府軍就處于分崩離析的狀態。
真正能有多少兵馬,只有北府諸將們自己知道。
劉道規的征虜軍府,已經爛的不成樣子,五千四百的兵額,被吃掉了一半。
謝琰的臺兵,繼承自其兄謝玄的部曲,但這么多年在他手上一直沒有什么存在感,一直駐守建康,以及很多年沒有參與大戰,北府西府新亭對壘時,也沒見這支“精銳”的蹤影,估計也好不到哪兒去。
要練成一支精兵不容易,但要廢掉一支精兵也就一兩年的功夫。
除了劉牢之、孫無終、高衡、何謙、劉軌這些北府舊將手上的北府軍,其他人馬戰力很難說。
不是劉道規看不起這些士族子弟,而是王凝之之事,已經刷新了劉道規對他們的認知。
竟然想靠“鬼兵”抵御天師道,簡直是走火入魔了。
以當時的形勢只要稍加防備,就不會弄得如此狼狽。
還有司馬元顯,內斗簡直是奇才,但治國卻一塌糊涂,這場大亂歸根結底還是他弄出來的。
大雨滂沱而下,天地之間一片灰蒙,但誰也沒有停下的意思,快速向南。
趕到廣陵,劉懷慎、高珣、趙倫之已經聚集起了四部人馬,兩千余眾,臉上并不多少愁色,反而面帶喜色,大概都想著去三吳再發一筆橫財。
長江之上,煙雨滔滔。
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將兩千五百征虜中兵渡過去。
京口早已戒嚴,天師道不僅人多勢眾,還有一支非常龐大的水軍,能夠隨意登陸長江各地。
而朝廷的水軍被司馬恢之全部葬送在西府軍手上,這個時候已經無法防御長江沿線。
也就是說妖賊可以隨意進攻長江兩岸,連建康都處于危險之中。
趕到京口,城外已經聚集了各支人馬。
劉道規掃了一眼認旗,劉、孫、高、何都有,獨不見“謝”字。
謝家在北府軍中地位超然,淝水之戰,渡河先攻諸將之中就有謝琰。
沒有他家的那一面大旗,總感覺少些什么。
劉道規以為謝琰已經南下了,卻不料西面鑼鼓震天,一架牛車緩緩而來,背后跟著一桿“謝”字大旗。
大青牛上還披著彩繒,身后各種旗幟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
十幾名盔甲鮮明的騎兵沖到前面,高聲大呼:“衛將軍、持節、都督吳興、義興二郡諸軍事、徐州刺史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