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劉道規一聲令下,旌旗向前揮動。
行軍鼓也跟著響起,但流民和俘虜都是一臉茫然之色。
“還愣著作甚?起來,走!”
士卒們一陣陣喝罵聲和鞭打聲傳來,“大軍”這才緩緩動了起來,烏煙瘴氣的向南行進。
劉道規感覺在放羊一般,完全沒什么陣列。
流民和俘虜們懶得散,有人則在前面,有人落在后面,還有人崴了腳躺在地上,各種狀況花樣百出。
真正的行軍比打仗還要累一些。
所以只有那些強軍精銳才能急行軍穿插迂回繞后。
才走了半個時辰,就有幾百人掉隊……
為了避免他們拖累其他人,只能放棄。
如果有人掉隊,也有新的俘虜和流民加入,都是昨夜潰散的,逃了一夜,沒逃到山陰,反而再次被劉道規俘虜。
這么一路浩浩蕩蕩的東南而下,雖然走得緩慢,但隊伍卻壯大起來。
“劉”字旌旗一舉,熱粥的香味飄散開,那些躲在山川野澤之中的俘虜流民紛紛鉆出,投在麾下。
誰能給他們一口飯吃,他們就跟著誰。
這年頭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不過人多了,后勤壓力也大,劉道規親自負責后勤,走到哪里,就派出斥候哨探水道,讓李大目用小船將糧草從錢塘江運來。
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山陰坐落會稽山之北,會稽者,會計也,大禹治水成功,在此召集天下諸侯會盟,計功封爵,始有“會稽”之名。
此地山水連綿,水網縱橫,修建了多條運河。
孫恩的水軍被北面劉牢之大軍吸引,駐扎在上虞,不敢輕易南下,掌控不了如此密集的水網,讓劉道規占了個小便宜。
有一口吃的人心也就穩固,流民和俘虜心甘情愿的跟著劉道規殺向山陰。
沿途賊軍已經知道北面大敗,孫易之戰敗,邢浦也被劉裕拿下,斬首四千余眾,還陣斬了妖賊大將臨海太守周胄。
兩路大敗,讓妖賊風聲鶴唳。
劉道規長驅直入,根本沒有遇到多少反抗,所有關隘都是一觸即潰。
“那便是山陰!”高珣指著山下的城池興奮道。
山陰的確是一座雄城,西面是會稽山,南面是鏡湖泊,北面是大海,東面被曹娥江、渠水環繞。
不僅地勢險要,還風景宜人,八百年前還是越國的國都。
所以士族門閥云集于此附庸風雅。
而劉道規腳下的山地,便是名震一時的蘭亭,四十年前,王羲之、王坦之、謝安、孫綽等一眾名士云集于此,留下了不少書法,還有一些歷經風雨的斑駁石碑。
“你們……這是作甚?”
劉道規正在緬懷,卻見流民和俘虜們將石碑、亭子、木道全部拆了。
“傖子禍害三吳父老,騎在我們頭上,只顧自己快活,不管我們的死活,為何拆不得?”
“八十年來,他們占我們的土地,奴役我們,還欺凌我們妻女,恨不能殺盡傖子!”
幾人面帶恨意。
劉道規一時無語,所謂的名士風流,是建立在無數人的血淚之上。
這種仇恨不是一時片刻便能消弭的。
“我也是北人,難道你們也要殺了我嗎?”劉道規滿臉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