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朝廷派來的援軍?”
“這仗怎么打?劉牢之戰無不勝,我等與其野戰,必敗無疑!”
妖賊非常有自知之明,都知道不是劉牢之的對手。
孫易之和周胄戰死,七萬“大軍”灰飛煙滅,更是讓他們無心再戰。
但就這么退走,孫恩又有些不甘心。
“山上的大軍定是虛張聲勢,不必太在意。”徐道覆一眼就看破了劉道規的虛實,淡然的聲音讓所有人都鎮定下來。
盧循道:“會稽山的人馬自然不用在意,但劉牢之和劉裕攻打浹口、滬瀆、上虞、句章等地,乃是斷我后路,不可不防!”
“不破北府,我等何時才能取司馬氏而代之!”孫恩臉上怒氣翻涌。
之前大破謝琰、孫無終、高雅之,讓他信心倍增。
其他將領也躍躍欲試。
誰都知道,如今晉室全靠北府軍撐著。
“若能擊敗劉牢之,司馬家也就完了,天下也是咱們的了!”
“劉牢之的人馬加起來,也才兩萬人上下,山陰城中有一萬三千精銳,海上有兩萬水軍,南面四郡各路人馬加起來不下三萬,山陰城高池深,不如就在此地,與劉牢之決戰!”
“決戰!”
將領們鼓噪起來。
他們手上掌握的實力,明顯要強于劉牢之,憑借山陰城消耗北府軍銳氣,然后各路人馬馳援而來,說不定就能滅了劉牢之。
“道覆,汝意下如何?”孫恩滿臉期待之色。
徐道覆早就成了他的謀主,擊敗謝琰、孫無終、高雅之都是出自他的謀劃。
豈料徐道覆搖頭,“若只有一個劉牢之,尚可一戰,然則劉裕劉道規兄弟二人異軍突起,攻破邢浦,我軍銳氣已失,山陰乃是死地,一旦被圍住,各路人馬豈會死心塌地營救?”
一句話就讓孫恩愣住了。
劉裕和劉道規兩人的名頭越來越響亮,也傳入孫恩耳中。
天師道人馬眾多,但也派系林立,內部參雜了大量三吳八郡的豪強,這些人愿不愿意為孫恩死戰還是兩回事。
“難道又要放棄到嘴的肥肉?”孫恩煩躁不已。
海上漂泊不是人過的日子,稍有不慎便是舟毀人亡,所以他非常渴望能有一處基業,
最好能割據錢塘江以南,自稱“征東將軍”其實就是向朝廷暗示。
但朝廷根本不接他的茬兒,對妖賊窮追猛打,絕不手軟……
“我軍之長在于水軍,在于海上,此次擊敗孫無終、高雅之,已是大勝,削弱了北府力量,依屬下之見,不可與劉牢之力敵,我軍退回海上,劉牢之定會留守三吳,屆時江左空虛,可溯江而上,直取京口、廣陵,斷北府之根基!”
徐道覆掠過一道殺機。
只要將劉牢之拖在錢塘江南五郡,天師道的水軍便可長驅直入,殺入北府腹心,甚至可以直取建康!
水軍在江南的作用相當于北地的騎兵。
晉室的腹心之地全在長江沿線。
偏偏晉室的水軍葬送在西府手上,長江下游、東南沿海,全都朝天師道敞開了懷抱。
所以留在山陰死戰,是最愚蠢的選擇。
“傳令,立即退兵,放棄山陰!”孫恩雖然脾氣暴躁,但并非蠢才。
能掀起這么大的一場動亂,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眼下形勢,留在山陰是必死之局,他手下的人馬也根本不會守城,前幾次的勝利都是因為能到處流竄,憑借水軍避實擊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