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逆流而上,一天一夜從長江駛入后湖,從湖溝直接進入建康城,沿途穿過烏衣巷,長干寺,直抵朱雀航。
咸康二年(336年),新立朱雀航,對朱雀門,朱雀大街,溝通南北二城。
太元三年(378),謝安置重樓并二銅雀于橋上,以朱雀觀名之。
此地是建康最繁華的區域。
入目所見,樓臺亭榭,櫛次櫛比,街沖輻輳,朱闕結隅,石杠飛梁,出控河渠。
秋風溫潤,帶著些許江南水氣。
難怪那些士族高門定居于此之后,再不思北伐之事,溫柔鄉是英雄冢,再雄圖大略的英雄,入了此地,心中志氣也會被一分一分磨滅……
這還是劉道規第一次入京,規模遠比想象中的大。
事實上并非一座城,而是與東府城、丹陽郡城、瑯琊郡城和石頭城組成的城市群,依托各種水道連接起來,規模宏大。
如果桓玄不走,堅持巷戰,劉裕的兩千多兵馬一閭一巷的爭奪,沒有一年半載,根本拿不下。
“恭迎撫軍將軍!”岸上文武百官鞠躬拱手。
劉裕一身赤色戎服,頭戴鶡冠,腰懸玉柄長劍,身后五名披甲劍班,皆虎背熊腰之士。
身邊站著王謐、何無忌、檀憑之、劉毅等北府將領。
船上的北府精銳陸續下船。
清一色的銀甲紅繒,鮮艷奪目,襯的士卒威武霸氣。
劉道規昂首挺胸走下樓船,沖著劉裕身邊的王謐和另一人拱手:“拜見大將軍、尚書令!”
王謐微笑還禮,但旁邊的司馬遵神色復雜,“人謂領軍將軍與撫軍將軍乃猛虎臥龍,今日一見方知此言非虛,晉室國祚便依仗兩位!”
“末將敢不盡心竭力!”劉道規做足場面功夫。
劉裕毫不避諱道:“大將軍不必多慮,今后天下之事,盡在我兄弟二人,大將軍只需閣中高坐。”
司馬遵臉色變了變,卻不敢有任何不滿。
“阿規,來!”劉裕上了一輛曲柄青蓋的輿車,向劉道規伸出手。
身體竟然有些晃動,臉色也變得慘白起來,之前受了那么重的傷,不可能這么快治愈,只會潛伏在身體中。
劉道規握緊他的手,一腳踩上輿車。
司馬遵和王謐則上了另一輛輿車。
劍班和虎賁一左一右,在前開道,文武官吏跟在后面。
一排排宮闕逐漸在眼前升起,朱雀大街兩側站滿了北府將士,滿眼崇拜的望著劉裕和劉道規。
劉道規卻沒心情欣賞皇宮景色,共乘一車,方才嗅到一股淡淡的藥草味:“兄長身體如何?”
“大喜的日子,何必說喪氣話?有叔父的湯藥壓著舊傷,尚能活個幾年,只是偶爾疼痛發作,生不如死啊。”劉裕滿臉灑脫,仿佛是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劉道規眉頭一皺,“建康城中不是還有御醫嗎?難道就沒有辦法?”
“都是些庸醫,還不如叔父,而且這些人與士族高門千絲萬縷,我豈能找他們?”
漢魏兩晉,刺客多如牛毛,曹操就被御醫刺殺過,
劉裕現在是風口浪尖,一舉一動都會被外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