猇亭。
此地曾是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破劉備之地。
而王鎮惡特意將三萬大軍駐扎在這片開闊地上,利于展開兵力,與桓石康、桓振對峙了兩個多月。
“王鎮惡當年不過一縣令,無能之輩,此戰必勝!”桓石康有足夠的理由自信。
王鎮惡隨其叔父叔父王曜從河東逃回荊襄,十幾年來,既不會騎射,亦不擅長刀兵,所以這么多年來,一直被桓氏當做文吏在用。
桓玄篡位稱帝,看重王猛之孫的名聲,才將其召入西府用為參軍。
去年攻打宜昌,圍攻數月而不克,狼狽退回。
桓石康觀摩晉軍許久,雖然看上去兵力雄厚,但大多是些烏合之眾,盔甲軍械都不齊備,士氣也不是很高。
甚至糧草供應都不及時,晉軍還要經常下江捕魚……
桓怡道:“劉道規麾下只有劉廣之、毛德祖、王仲德堪為猛將,其他人等不足為懼,今譙明子援軍已至,可西、北、南三面夾攻之,若能擊破王鎮惡,江陵唾手可得!”
桓楚覆滅,桓氏并未消亡,除了宜都郡這一支,還有逃入涂中(今安徽滁州)的桓石綏,聚眾萬余,以大別山為基,襲擾江淮郡縣。
桓玄的謀士丁仙期提醒道:“萬一是誘敵之計呢”
桓石康大笑,“肥水之戰,苻堅令秦軍后退三里,引誘北府軍渡河,欲半渡而擊之,豈料大軍一動,陣腳立亂,軍心崩潰,北府軍趁勢掩殺。”
三萬大軍前進和后退都不是兒戲,稍微一亂,便會自相踐踏。
沒人敢讓三萬人馬后退,來引誘敵軍。
“原來如此……”丁仙期是桓玄的寵臣,擅于謀略,而不知曉兵事。
“傳令,三日之后匯合北面譙明子、南面桓振夾擊王鎮惡,務必令其片甲不歸!”桓石康大聲喝令。
拿下江陵,就阻斷了襄陽與長沙之間的聯系,憑桓氏在荊襄幾十年的威望,未必不能卷土重來。
但就在這時,異變忽生,西面的晉軍竟然開始后撤了。
營中亂糟糟的,也不知有人打翻了火灶,還是點燃了糧草,白煙滾滾。
晉軍越發慌亂,爭先恐后登船,向南退走。
桓怡驚叫一聲,“不好,王鎮惡定是知曉不敵兩家聯軍,要退守江陵!”
“機不可失,不能讓他這么退走,傳令全軍,立即起兵追殺王鎮惡!”
到了這一步,桓石康也沒什么忌憚的。
附近能支援猇亭的只有襄陽,但襄陽距此三百多里,細作傳回的消息,劉道規在推行土斷,沒精力南下。
就算收到消息,聚集兵馬趕來,至少六天時間!
而桓石康手上有兩萬人馬,桓振手上八千精銳,就算譙明子援軍趕不過來,也足夠對付王鎮惡了。
“出兵、出兵,定要生擒王鎮惡,某要將他碎尸萬段,以儆效尤!”桓石康咬牙切齒,對叛徒的憎恨遠遠超過了對北府軍的恨意。
若不是這些人倒戈,桓楚豈能兵敗如山倒
戰鼓聲隆隆響起。
晉軍忽然退兵,讓楚軍也有些措手不及,但桓石康催的急,士卒還未披掛整齊,就被軍吏驅趕出營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