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戰
慕容超自己把大門打開了,劉道規沒有不進去的道理。
穿越大峴山,大地蒼莽,一馬平川,呼嘯的寒風不那么冷了,帶著一股新鮮泥土氣息,大地上已經翻出綠茵。
戰國時,齊國據此富甲天下。
何無忌道:“我軍只有兩萬精銳,不如先拒守大峴山,等后方府兵和義從軍趕來,再合攻臨朐。”
慕容超一路后退,主力未損,進入臨朐后,反而收縮兵力,還從歷城調來了段暉、公孫歸的兩萬步騎。
很明顯,他是想在臨朐集中騎兵優勢,進行一場決戰。
“我軍遠來,利于速戰,且一路追殺,將士們士氣正盛,不宜深溝高壘,當奮勇向前!”劉道規拒絕了何無忌的提議。
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馬增多,戰線又被拖長,曠日持久,糧草供應會成為大問題。
這一戰前后投入的兵力將近六萬,民夫三萬,如今又正是冬春青黃不接之時,離秋收還有五六個月。
鏖戰了這么久,建康、下邳、彭城的糧草已經消耗了大半。
再拖下去就要從江陵轉運了。
慕容超想要決戰,劉道規求之不得。
留下劉懷敬的一千人馬防守穆陵關后,劉道規率軍向西北面挺進,直撲臨朐。
雖是步卒,卻有一千六百多輛克制騎兵的弩車。
驢騾牛馬牲畜將近七千頭運輸后勤物資,為士卒節省了不少體力。
劉道規將弩車分成左右兩翼,每輛車上設置兩名弩手,車下八名士卒,每人皆配以弓弩、長矟。
盔甲、盾牌、箭矢一部分堆放在車中,一部分掛在牲畜身上。
行進之間,仿佛一座移動的城池。
每輛車都有鎖鏈掛鉤,遇上燕軍騎兵,可以瞬間連接起來,組成車陣。
燕軍騎兵即便擊毀了其中一輛弩車,也不會影響其他車輛。
青州一馬平川,利于騎兵,也利于車陣行進。
兩條由弩車組成的長龍蜿蜒在青州大地上,行軍兩日,臨朐城出現在北面地平線上。
但城前鋪展開了一條黑線。
旌旗、戰馬、刀矟,如山如海。
“鮮卑人怎如此之多,在瑯琊殺了不下萬人,進了青州,還有這么多!”劉遵忍不住感慨。
何無忌道:“胡虜向來全民皆兵,青州民殷國富,慕容超振臂一呼,可立起十萬人馬。”
劉道規心中默默數著將旗,大概二十五面左右,燕軍規模不低于五萬。
騎兵至少兩萬,每人雙馬,浩浩蕩蕩,漫山遍野。
還有一支五千人的騎兵,從東面繞至側后。
“看來慕容超將他的家底都掏出來了,打贏這一戰,燕國必滅!”劉道規躍馬陣前。
“戰、戰、戰!”士卒們殺氣沖天,對兩倍于己的敵軍毫無懼意。
咚咚咚……
鼓車上的力士奮力砸動戰鼓,令旗揮動。
弩車分東西兩翼,組成一個雁行陣,每輛車以鐵索相連,宛若城郭。
對面的號角聲也跟著響了起來。
步騎緩緩向前,盔甲鏗鏘聲排山倒海而來,連大地都隨著他們的腳步緩緩顫動。
慕容超將精騎擺在中陣,最前面的四五百騎人馬俱披鐵甲,手持長槊,與弩車一樣,竟然也以鐵索相連。
“連環馬!”何無忌認出了這支騎兵。
“難怪敢敞開大門,引誘我們深入,慕容超有些東西,只可惜遇上的是我們北府軍,連環馬對連環馬,有意思。”
劉道規反而充滿了期待。
四十多年前,前燕與冉魏逐鹿河北,冉閔以八千步騎迎戰十萬燕軍,十戰十勝,第十一戰,慕容恪以五千連環馬大破冉閔,從而問鼎中原。
南燕出自后燕,后燕承續前燕。
慕容超會效仿慕容垂誘敵深入,自然也會效仿慕容恪的連環馬。
雖然只有四五百騎,但出現在戰場上后,氣勢滔天,仿佛一股黑色鐵流滾滾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