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費舍爾卻能在這出現,并且他現在手中捧著一個鑲嵌著粗糙貝殼的祈禱書,嘴唇微微翕動,在虔誠地向海神波塞冬祈禱。
那雙隱藏在書頁陰影后的眼睛散發著微弱的藍光,能夠眺望遠方,看到望遠鏡都看不清楚的一些細微畫面,
然后費舍爾貪婪、震驚地發現了下方那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巴格尼亞人在奧姆杜爾港進行的重建工程。
速度!
這是費舍爾腦海中第一個,也是最強烈的印象。
米尼西亞王國統治時期,奧姆杜爾雖然也是重要港口,但建設總是緩慢而拖沓。
貴族扯皮,教會掣肘,工匠行會效率低下。一場風暴過后,修復損毀的碼頭可能需要數月甚至半年。
而現在,巴格尼亞人展現出的是一種近乎蠻橫的效率。
被戰火摧毀的舊碼頭區,殘骸早已被清理一空。取而代之的,是如同巨獸骨架般迅速延伸開來的嶄新深水棧橋。
巨大的、前所未見的起重機矗立在岸邊和淺水區,發出低沉有力的轟鳴,輕而易舉地將成噸的巨石、成捆的木材吊裝到位。
穿著統一深灰色工裝、如同螞蟻般密集的工人們,在清晰劃定的區域內有條不紊地工作,敲打聲、號子聲、機械運轉聲交織成一片震耳欲聾卻又充滿力量的樂章。
短短兩個月時間,新的碼頭輪廓已經清晰可見,其規模遠超舊港!
規模,這是第二個震撼。
巴格尼亞人重建的不僅僅是碼頭,他們是在重塑整個港口,新的倉庫區規劃得方方正正,道路寬闊筆直,排水溝渠深挖并用巨石砌筑。
更遠處,大片原本是灘涂和廢棄鹽田的土地被平整、夯實,無數腳手架如同森林般拔地而起,那是在興建新的居民區、商行和……軍營?
但是,費舍爾覺得不太像,于是他花費了很大的力氣和價錢去收買一名軍官,讓自己可以出現在這個廢棄的燈塔平臺上,終于看清楚了那座和軍營一樣森嚴的建筑物,到底是什么。
是造船廠!
現在費舍爾的目光死死釘在了港口最北端,那片被高聳木墻嚴密圍起來的巨大區域。
即使隔著相當遠的距離,他也能感受到那片區域的龐大和……野心。
巨大的干船塢正在挖掘,其尺寸之大,足以容納數艘大型戰艦同時建造或維修。
船塢旁,巨大的木制滑道如同巨龍的脊骨,斜插入海。
最令人心悸的是,在船廠內部空地上,他能看到如同森林般密集豎立起來的巨大龍骨。
那些龍骨粗壯得驚人,一看就知道不是用來建造普通商船的,并且其數量之多,更是讓他頭皮發麻……至少有三艘大型戰艦同時在鋪設龍骨!
而在船廠另一側的露天工棚下,堆積如山的、經過初步加工的上好橡木和柚木,以及成捆的鐵條、銅皮,無聲地訴說著巴格尼亞人打造一支強大海軍的決心。
更可怕的是他們的方法。
通過海神的神術,費舍爾能夠看到,遠處的工人們并非像傳統船匠那樣憑經驗敲打,而是使用著統一的工具,在一些拿著大張的、畫滿線條的羊皮紙的人指揮下,遵循著固定的流程和圖紙,進行著流水線般的作業。
這種標準化的、系統化,充滿秩序美感的建造方式,其效率遠超米尼西亞乃至他所知的任何國家的傳統造船模式。
“海神在上……”
費舍爾無意識地喃喃自語,祈禱書差點從他冰冷的手指間滑落,他感到一陣窒息般的寒意。
他不確定這種建造方式有什么弊端,但是好處則在于巴格尼亞人只需要半年時間,就能獲得一支主力作戰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