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已經把倭寇尸身埋了。”
趙雍部與張燦部負責打掃戰場,比如割倭寇的首級,把尸身掩埋,救治同袍等等,這些雜活一般是軍中老弱來干的。
如果以前誰讓趙雍的人馬來干這些活,他的人一定會發起哄。
如今別說趙雍手底下的人,連趙雍也老老實實。
實在是沒辦法,面對這樣的王家軍,大家還是老實點的好。
突然間。
趙雍也明白了為什么眼前的年輕將軍,只用了不到兩年就連升五級。五級啊,且獨領一營,這戰功原來都是真的。
不夠義氣的講,哪怕自家總兵羅明復活,趙雍也得說一句,論打仗的本事,還是王信厲害些,相信總兵大人還在,也會認可。
話本里,戲曲說書人嘴里。
仗打的漂亮。
原來是這個意思。
實在是漂亮,漂亮的令人膽寒,同樣的人馬,趙雍一點辦法也沒有,怎么想也是死局,除非困死他們,又或者用火炮轟。
趙雍想到了以前在廣州粵海將軍處見過的銅管火炮。
苦活目前是趙雍部與張燦部負責,其余二部剛剛打完仗,至于后營,后營同樣重要,關乎全軍的命脈,有他們的事情要做。
比如照顧好牲口,修葺好大車,負責全軍的伙食,以及照顧傷兵等等。
很多人輕視后勤。
王信卻不會,自己懂后勤的重要,既然重要,那就不能無視后營,后營把自己的事務做好就是立功,而不是覺得后營什么事都沒做,有了雜活就讓后營去做。
“戰利品嚴禁私藏,違者重處,你要告訴每一個人,杜絕此事發生。”
戰利品收集交給了左營。
但是總會有疏漏,士兵只要想,也總能找到機會偷藏,自己的人馬,王信不怎么懷疑,雖然不敢保證人人能做到,總體上還是沒問題的。
趙雍部與張燦部,王信不敢全信。
于是嚴格的督促,才是對所有人都好。
趙雍不敢怠慢,內心服氣,連連點頭,王信又看了眼面板,態度溫和了些,說道:“不放心的士兵可以去找軍中老兵打聽,軍隊的戰利品從來不會少誰的一份,主要還是用在自家的身上。”
趙雍不懷疑王信的話,這些事情,以前從劉通嘴里聽過一些,只是當初自己并不是全信。
如今服氣,說什么就信什么。
王信也沒再過多解釋。
戰利品并不會一次性發給士兵們,而是以補貼的名義,每個月定期發放。
士兵的軍餉是每個月一兩銀子,還會遭受克扣,實際到手一半都難,如今打仗,軍餉倒是補齊了一次,可又開始拖延,也沒說不給。
不給軍餉有不給軍餉的做法。
王信不會允許,那么就只能自己想辦法,要么與商人合作,像河西小營的時候,要么從敵人手里繳獲。
從敵人手里繳獲也分情況。
比如民生物資,牛羊,糧食等,大多還給百姓,并不全是因為仁義,而是要保持士兵們內心的底線,否則沒有了底線的士兵,怎么可能會有忠義二字?
然后才是金銀珠寶。
如果繳獲多,或者類似南通城的情況,倭寇們剛從老百姓手里劫掠,也要考慮返回部分給百姓。
這次不同。
在野外。
繳獲的銀兩銅錢較多,價值四五萬兩,還有十來架騾車,然后才是武器等。
沒有苦主,也沒有官紳。
三分之一用來添置軍備,比如委托薛家去幫忙采購的火器,光鳥銃和火藥鉛子等就要五六千兩,還有佛郎機等,加起來一萬多兩銀子。
還有騎兵,牲口大大小小兩百余頭,馬匹近百匹,抓住機會要來了這么多,可后期開銷不小。
一匹馬每日要吃草料二十斤,還需要喂養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