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也姓王,如今和自己算得上是親戚,他們薛家又幫了他那么多的忙,二房給他去買火器,大房幫他做生意賺錢。
這姓王的越出息,自己越有好處。
而且下回的時候,等馮紫英再說起此人,自己也有話接,告訴眾人此人與薛府的關系,自己不也是有面子么,抬高自己的身份。
薛蟠恨不得抽自己兩巴掌。
這么好的機會,自己錯過好了幾次。
薛寶釵一臉詫異,自從半年前鬧出那一回,她也就不敢在哥哥面前說起那王將軍,生怕哥哥又說起渾話來,沒想到堂妹一句話,哥哥就變了態度。
薛蟠一臉悔意,看向薛寶釵道:“妹妹以前就提醒過我,可惜我太傻,當時應該聽妹妹的話,多去親近親近那王信。”
薛蟠是個混賬性子,薛寶釵如何不知哥哥品性,聽到前半句就急了,生怕哥哥當眾說出羞人的胡話,連忙啐了一聲,捂著臉出去。
薛蟠才住了嘴。
如果真有本事,給自己當妹夫也不是不行,不過光游擊將軍不夠,至少是個總兵吧,不過他才二十出頭,已經是游擊將軍,就算是熬資歷,成為總兵的機會也不小,何況都說此人有才。
至于賈寶玉,薛蟠撇了撇嘴,有點瞧不上,也就媽媽喜歡這樣的乖寶寶。
薛蝌不知道堂姐怎么了,薛寶琴皺起眉頭,看了看堂哥臉上的神情,又望了望堂姐離開后,留下還在晃動的簾子,總感覺不太對。
京城的確都在討論,其中也有關于王信。
京營出征,寸草不生。驍勇善戰,攻無不克。
倭寇平了。
這是太上皇的本事。
以前皇上用的都是什么人啊,把東南給禍害成了什么模樣,那羅明死了,朝廷也就算了,至于功勞?不降罪就不錯了。
朝廷還是離不開太上皇,太上皇一出手,天下就太平了。
京城百姓最愛講江山社稷。
各個指手畫腳。
然后又說起京營,京營又扯到那王信,首功是他,四戰四捷也是他,隨著京營捷報的消息,王信的名聲也聲名鵲起。
金陵。
京營還有金陵的應天營,以及各地調兵,大勝而歸后,犒賞不提,王信也帶著自己的人馬回到了應天。
王信還是不明白。
到底是誰,用的什么誘餌,把王志的嘴都快釣的翹翻過來。
至于排擠自己,在臺州布下的口袋,一點消息也不透漏給自己,不讓自己分潤軍功,王志的戰利品也不讓自己沾,王信倒不是很在意。
再多的軍功,對自己目前無用。
而殺倭寇,誰能殺倭寇,自己都支持。
然后是齊山念李武等人提拔把總,湯平恢復把總軍籍,劉通提拔千總
這些才是自己在意的。
軍功已經夠了,把這些軍功落實才重要。
所以回到了應天府,別人忙什么,王信不去管,自己先忙著把軍功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