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的做法,會讓更多的人指望青天大老爺,明知道是錯誤的,卻又不忍心犯錯,自己果然不夠狠,當不了梟雄啊。
不久后。
巡撫御史衙門。
一名吏員來通報,“御史大人,王信將軍來求見。”
“請他進來。”
張文錦早就在等待,并沒有擺架子,第一時間見了王信,王信再次見到張文錦,笑著拱手:“御史大人得以升官,末將還未恭賀大人呢。”
張文錦沒有在意
自己掌領大同后,哪怕是胡立勇也送了一份大賀禮,最后唯獨此人沒有送。
他是不知道規矩,還是故意的呢?
張文錦消息靈通,知道此人的為人,甚至知道此人在揚州的做派,此人在揚州就很靈活嘛,上下對他滿意,后來去了京營,反而越來越不懂規矩。
張文錦不在乎此人變化的原因,只知道此人是個刺頭,倒也是沒奇怪。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有自己的脾氣,既然如此,那就高高掛起,武夫嘛,沒必要和他講道理,要是懂規矩,就給他安排事,不懂規矩就一邊去。
奈何情況有變,為了自己的前程,張文錦見到王信后,笑的和藹,提醒道:“你此次回京,我讓翟文上書朝廷,為你說了好些話。”
“多謝御史大人。”王信拱了拱手。
翟文向朝廷的奏疏,是自己和他約定好了的,而且只是讓翟文實話實說罷了,自己又沒有什么好隱瞞的,不過到了如今,懶得和張文錦廢話。
張文錦見王信態度不錯,心里松了口氣,開口道:“關外的事情,你應該已經知道了,你覺得該如何做才好?”
王信點了點頭,沒有隱瞞,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河套地區的事不能急,只能慢慢來。”
張文錦皺起眉頭,這不是他想要的,反駁道:“胡人作亂,不能盡快平息,恐怕越鬧越大,成為后患,怎么能慢慢來呢。”
王信搖了搖頭。
大同與普通的州府是不一樣的,普通的州府多是民戶,而大同軍鎮多是當兵的,這些兵不是大同本地,而是來自周邊或者更遠的地區。
兵冊上,大同理應有十二萬士兵。
這十二萬士兵當然是大同承擔不起的,而是由朝廷和山西共同擔負,山西出人出力,朝廷出錢出糧,朝廷的錢糧又來自于全大周。
今非昔比,朝廷無錢無糧,地方積弊難返。
大同如今士兵能有三五萬就不錯了,反觀河套地區,整個河套的人口至少有十二萬,很可能有十五萬。
大同強大的時候,他們當然是熟部,可大同如今的局面,甚至有馮庸的調離,打破了一直以來的平衡,還有自己的原因等等,這些可就不再是熟部了。
想要速戰速決,這是不負責任的想法。
而且有時候,危機也是機會。
誰是忠臣,誰是奸臣,這個時候也能看清楚。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