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人的年齡比自己還要小,卻又是自己的上官,哪怕熬資歷,也能讓他熬到馮庸的位置,更何況此人手腳通天。
剛剛送走了馮庸,又來一個王信,原來還是內斗,黃文心里無語,不敢表現出來。
——
傍晚。
油燈照亮了屋子,并不明亮,只足夠看得清。
馬范和鄭浩坐在王信的對面,王信向二人交代:“馬范帶著人盯著團山口,鄭浩你需要第一時間把河西營入住團山口的消息傳播出去。”
鄭浩雖然是代州大戶子弟,與團山那邊的接觸不多,不過鄭家在大同地區也有親族,是最合適的人選。
鄭浩實在無法理解,趕緊問道:“這是為何?”
“造勢。”
又是造勢,鄭浩臉上茫然。
從將軍散發消息,又到把主意打到團山,再一次開始造勢,這次的目標又是誰?
王信離開椅子,起身去案臺后的木匣子里取出一封書信,然后把這封書信交給二人看,馬范是軍官,以前大老粗,不認得幾個字,后來在營里學習,倒也能把這封信看完。
原來是陸仲恒送來的書信。
看完陸仲恒讓別人代筆的書信,鄭浩臉色更加復雜。
同樣是進士,大部分人因為排名靠后,早早就打發去了地方上,熬資歷,最后當個七品知縣,運氣好的也是六品官到頭。
成績再好一些的,中等之間的,去州府當差,又或者能力出眾,一輩子熬個五六品。
一甲的留在京城分去各部觀政,輕輕松松搞個六七品,熬資歷再撈個五六品,三四品也不是終點,這才是最好的道路。
至于入翰林院。
那已經不是好不好可以形容的,而是當做朝廷未來的掌舵人去培養,目標是入閣,其次也是奔著六部九卿的目標努力,最差的到了地方也是一方大佬。
陸仲恒的書信里,告訴的是王信關于朝廷的事情,兵部看出歐彥虎的意圖,選擇了安撫此人,以招安為主。
這樣的大事,自己一輩子都不可能參與,而陸仲恒已經有資格掌握第一手資料,這就是科舉的魅力,可惜自己沒有信心啊,鄭浩心里頭嫉妒。
“朝廷這不是棄地嗎。”
馬范大怒。
無論是單于部還是大板升地區,從大周開國之初就納入本土,取消了山西行都司,改為了大同軍鎮,以前的朝廷就棄過一次地,如宣府外的大寧。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