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平第一次獨立負責,雖然才去了幾日,卻不敢松懈片刻,已經有了自己的計劃。
“威遠關目前只有千余守軍,屬下認為至少需要三千守軍,還要五百營兵,才能保證威遠關的萬無一失,才可以隨時支援鎮虜城。”
威遠關守的不只是一個關城,而是一段長城。
各處的關隘兵堡都需要人去駐守。
主要是民兵為主,來自國內各地,唯獨夜不收是招募的當地青壯,因為夜不收需要熟悉地方,只有當地人才能勝任。
服役的民兵多逃亡,而且地方也送來的不足,很多民兵半道上就跑空了。
而王信的計劃是依托東邊的團山口,西邊的威遠關,與關外的鎮虜城形成一個三角,互為犄角,相互支援,打造成牢不可破的攻防一體的軍事體系。
鎮虜城負責攻。
威遠關和團山口負責守。
如果戰機不利的局勢下,威遠關和團山口可以第一時間支援鎮虜城,保證鎮虜城不失,鎮虜城不失,團山口和威遠關就不失。
以往的時候,都是王信想辦法解決,這次王信反而問道:“你覺得怎么辦?”
湯平頓了頓,猶豫了片刻,主要是擔心自己說錯了,想到眼前的人是將軍,又無所謂,如果自己錯了,將軍必然會糾正。
“地方的民壯每年免糧五石,并免二丁徭役,后來參與的百姓變少,只能去招募更多無地的佃戶,所以又改為給工食銀,每月多的七八錢,少的五六錢。”
湯平剛開始還有些結巴,后來越說越熟練。
王信滿意的點點頭。
想要獨當一面,做事必須要有主動性。
湯平能回答的如此流利,說明他已經想過了,態度沒問題,以湯平在自己身邊學到的本事,加上他的能力,把威遠關交給他不會有問題。
“只可惜,地方沒錢,邊軍也沒錢,到了邊地的民兵本來是為了口飯吃,結果連飯也沒得吃,不光餓肚子,還要干重活,被軍官拷打,所以才不愿意來。”
哪怕是最太平的年月,佃戶也不少,很多人餓肚子。
邊關不打仗的時候,來就有飯吃,很多人怎么會不愿意來呢,總比餓肚子強。
所以缺的不是人。
湯平提議道:“我們可以把民兵的軍餉,提升到每個月一兩銀子,以操練鳥銃為主,即節省了大量軍餉,又保證了民兵的戰斗力。”
指望民兵去肉搏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在遠處放銃沒問題。
真正的硬仗,還得是營兵。
其實胡人那邊也是如此,也不是個個神射手,真正的大硬仗,同樣需要臺吉們手里的精銳,臺吉還要帶頭沖鋒,其實與九邊的家丁制類似。
九邊的將領打仗雖然厲害,可將領一死,隊伍立即崩潰了。
胡部也是。
臺吉一死,無論多少人馬都會潰散。
家丁打仗是為了將領。
胡騎打仗是為了臺吉。
“食工銀改為八錢,其余的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我也是這么想的。”王信毫不臉紅的說道。
把湯平話里的軍餉改為食工銀,另外還降了兩錢銀子。
自己在京營制定的軍餉與別處不同的原因,只是因為足額發放,朝廷軍餉給的不足部分,由河西營公庫補齊,而不是改變了軍制。
同樣是將領養私兵。
別的將領一般做法為克扣銀子,養家丁。
自己通過刺激商業發展的手段賺銀子,養士兵。也有將領設路卡,或者水道設水關,從過往的商隊收錢來獲得軍費。
前者是節流,后者是開源。
而開源也分不同的情況。
自己做的是對生產力有利的方法,自己問心無愧。
同樣的道理,給八錢食工銀的地方,必然是有特殊原因的,至于什么原因不要緊,既然有這個標準,自己就按照這個最高標準執行。
但是超過了就會出問題。
總之,既要開后門,又要保持在規則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