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寶釵上門
離開張吉甫的府邸,王信輕鬆了許多。
還記得張吉甫案幾上的紅色奏疏。
所有的奏疏先到司禮監,再有司禮監送到內閣,經過內閣商議批覆后,再由司禮監呈給皇帝——太上皇。
太上皇很久不看奏疏了。
也不讓皇帝看。
所以張吉甫的權力非常大,從他的師傅周道豐就是如此,大周的內閣雖然與明朝類似,但權力上遠大於前明的內閣。
各地日常事務的奏疏為白日,高層官員或者重要事務呈黃色,唯獨彈劾的奏疏為紅色。
張吉甫見自己,案臺上有一封紅色的奏疏,大概率是留給自己看的,如果自己沒猜錯,應該是彈劾自己,不知道張吉甫為何改變了態度,沒有拿出來。
不過這些都是枝節。
只要張吉甫支持自己,些許的彈劾連個水都掀不起來。
或者最近彈劾自己的奏疏,背后本就有張吉甫的首肯。
“回家。”
史平牽著兩匹馬,馬的屁股掛著糞兜,不讓馬匹隨地拉屎,京城里牲口,無論是拉車的還是拉人的,大多帶著這玩意,否則五城兵馬司就要管了。
不過勛貴文武官員更喜歡坐轎子,像王信這種騎馬的反而少。
史平一臉意外,“不去五軍都督府了”
王信點了點頭,翻身上馬,其余親衛隨后跟上。
原本打算談不攏去見朱偉,現在已經沒必要見了,見了還容易鬧生分,不如不見的好,留有余地。
回到家里。
王信也沒有再打算去賈府,把京城的首尾搞定,比如河西集市,這些年過去,份額不該只有九千兩,河西集市也是薛巖幫忙盯著。
是該敲打敲打他,大同節度使的身份,足夠壓死他了,他也會死心塌地下來。
唯一的意外是賈府那邊。
不過薛家大房歸賈府,二房歸自己。
自己只要支持薛巖在大同深耕,薛巖必然會放棄賈府,因為他就算再用心巴結,也不如大房在賈府那邊的關係,人家是親姐妹。
勛貴之間血緣還是第一位。
扶持薛家商行,通過薛家商行的擴張,把更多的商人吸收進來,按照自己的規劃去發展,三五年就能發生巨大的變化,至於這些年京城的變化。
隨他去吧。
所以薛巖又要敲打,也要拉攏。
否則沒有一個抓手,自己需要從頭再來,不光沒有資金,更欠缺渠道和大量的人才。
培育一個穩健的渠道,這不是錢就能買到。
特別是大周這種不成熟的市場環境。
更不提自己沒錢。
張吉甫保證今年的軍費不低於去年,那么大同軍費的缺口還差幾十萬兩銀子呢,自己這個大同節度使,還沒上任已經背負了一屁股的債。
鄭昂清理帳冊,曾直請了假回遼東老家,王信也想要了解下遼東的事。
天高皇帝遠。
云南那邊到底是誰挑起的紛爭,又是誰具體打了敗仗,兩年過去了,朝廷仍然還在爭論,各有各的理由,連底兀刺到底有多少軍隊都還沒搞清楚。
遼東雖看起來比云南到京城要近許多,可只有遼西走廊相連,彎彎繞繞的其實路途也有一二千里。
“平夫人回來了。”
府里傭人喊道。
平兒和晴雯共乘一輛馬車,抱著一歲多的嬰兒。
其余幾位丫鬟乘坐一輛馬車,在四名親兵和四名男傭的護送下從通州回到了京城,還有兩輛馬車,兩個車廂里裝滿了行李。
“怎么突然回來,提前派人來說一聲,我去接你才是。”王信笑著迎出來。
“老爺。”
“總鎮。”
眾人紛紛行禮。
王信頷首。
平兒抱著懷里的嬰兒,笑容滿面的走過來,晴雯和管家指揮人們搬東西,哪些是外面用的,哪些是內院里用的。
“小順想老爺了。”
平兒找了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