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將軍威武
李源帶來輿圖。
把有關大同軍消息的地方畫了圈,張吉甫一目了然,可見其用心良苦。
“大同軍到底有多少兵”張吉甫心驚膽戰,眼睛盯著輿圖上的那些圈圈,沒想到王信的手竟然伸得如此遠,這還是印象里的王信嗎
張吉甫懷疑王信變了。
“大同的軍兵實兵近六萬,但是王信向來不顧軍士死活,練兵嚴苛,雖不人道,但帶出來的兵的確能打,京營如今只有不到八萬,而且多是新兵。”
李源痛心疾首,身為兵部尚書,他的話更加可信。
京營原額十二萬,太上皇要求擴充到十八萬,張吉甫思來想去,得出利大于弊的結論,京營至今雖然沒有十八萬的規模,但也有了十三萬余。
其中五萬大軍在山東平民亂,留在京城的還有八萬。
去年各地賬冊交上來,只收到了一千三百萬兩的稅賦,地方的開銷芝麻開節節高,收的比往年少,用的卻比往年多了一百多萬兩,竟然了六百三十余萬兩。
然后山東平叛了百多萬兩,四百萬是京營軍餉、皇室用度、百官俸祿,只剩下一百四十幾萬兩銀子。
一個東平郡王,一個王信。
京城的一東一西。
為了安撫這兩處,自己挪用別處的軍費,給了遼東都司六十萬兩,東平郡王五十萬兩,然后給了王信九十八萬兩,光這三處就去了兩百余萬兩。
窟窿這么大,自己只能克扣京城百官,京城怨聲載道,各處衙門多少官吏痛罵自己。
如果能按照往常一樣收到一千七百萬兩,多四百萬兩銀子的話,那自己就能松口氣。
拿出兩百多萬兩銀子給其余九邊軍鎮,至少給士兵們留一口飯吃。
然后五十萬兩用來發俸祿,山東賑災銀百萬兩,大軍回師犒賞幾十萬兩,熬過了今年,明年的日子就會好過很多。
張吉甫突然一愣。
只要熬過了今年,明年的日子就會好過很多,這個念頭在自己的腦海里,哪一年不是如此。
明明每一年都熬過去了,可來年并沒有寬松,反而一年難過一年,以前還能左右挪騰,如今一點余地都沒有了。
京城官吏大半年沒有發放俸祿。
九邊各處軍鎮士兵不光軍餉,連糧餉也拖欠了十幾個月。
“不能再打了。”
張吉甫喃喃道。
“難道前功盡棄”李源不可思議,大軍已經消滅了大部反賊,只剩下少數流竄鄉野,繼續掃蕩數月,不愁不能滅干凈。
張吉甫搖了搖頭,“告訴山東巡撫招撫吧。”
大同軍鎮的百萬兩軍費,遼東的百多萬兩軍費,這兩處兩百多萬兩銀子,今年無論如何也不會給這么多,張吉甫只打算給五十萬兩。
其余一百七八十萬兩銀子,今年必須發給別的九邊。
為了壓住兩鎮,京營必須歸京坐鎮。
十三萬京營,張吉甫倒要看看誰敢亂來。
至于山東青州幾府,這幾地已經爛了,就算平了反賊,十幾年內也不要指望能收稅,還不夠應付軍費的,所以讓山東巡撫去招撫反賊,給他們一塊地,讓他們自生自滅去吧。
雖然可惜,李源也能理解首輔。
現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青州府那幾地不如丟開,任由其爛掉,一代人過去,終歸會長出新肉。
不但可以丟開負擔,還能等有收益的時候再去管。
兵部在自己手里,等京營大軍歸京,自己也徹底掌握了京營,加上督察院,六部,反對自己的勢力并不多了,但不能掉以輕心。
等李源回去兵部安排京營回師事宜,張吉甫吩咐道:“去請林如海。”
林如海會搞錢。
金陵是四大家的老巢,江南是天下最富裕的地區,張吉甫要和林如海談一談,他可以讓給林如海更多的利益,只要林如海能支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