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同出關到大寧地區,沿途行程兩千余里地,很多有眼光的商人看中了大寧。
只要能占得大寧的土地,投入多少錢也值。
“蘇赫”
有人認出了來襲馬賊的首領。
那首領愣了愣,認了一會兒,醒悟道:“你怎么給周人干活”
“我還以為你死了呢,又或者回去了杭愛山,沒想到你在這里當了馬賊”那人不可思議。
蘇赫臉色通紅,喝問道:“你怎么加入了大周的商隊”
“我回不去了,后來被商隊收留,商隊看我會照顧馬匹,就給了我一份活計。”那人老實交代。
“看在以往的情分上饒你一命,告訴你們后頭的周人們,不要再來了,否則見一個殺一個。”蘇赫收回刀,威脅到:“包括你。”
威脅完后,搶走了貨物,帶著隊伍離開。
“蘇赫,你跑吧,再不跑就來不及了。”那人站起來向馬賊們離開的塵土方向,好心的大聲提醒,也不知道對方聽見了沒有。
商人們瘋了。
明明很多商人破產,但是卻阻礙不了商人們的熱情。
這個東家遭受了損失,不但不會退縮,還會繼續堅持下去,只有堅持到最后才有翻本的機會,死都不會愿意下桌,旁邊多得是等著上桌的商人。
所以蘇赫就算贏十次又能如何。
這位胡人習慣了在商隊干活,不愿意再流離草原,也看清楚了未來的路,草原以后的主人是商人們。
雇傭軍隊的商行越來越多。
已經有了萬余人被雇傭的規模,每年可以節省軍費三十余萬兩,更甚至還賺了錢。
主要來自軍備軍器和馬匹的租金。
這些是朝廷和節帥府的資產,發給士兵們,士兵們帶著武器裝備和馬匹給商人們保駕護航,這些折算的租金,士兵還能分一半,然后節帥府分一半。
一年下來,節帥府又能分個兩萬余兩銀子。
至于徹底毀壞與馬匹死亡的,商行需要按照市場行情折價賠償,節帥府反而省去了一大筆費用,因為日常的訓練中,馬匹也會有不小的傷病數。
當然也有很多人質疑和擔心。
王信沒有動搖,這多出來的幾十萬兩銀子,王信沒有打算留下,而是采購耕牛。
內地越來越多的流民,耕牛養不起就要殺。
耕牛殺了就沒有了。
所以大同這邊反向收購牛。
賣牛的變成買牛,買牛的變成賣牛,一時間大同上下議論紛紛,都覺得不可思議。
一頭牛在關外的收購價是二兩銀子,因為關外養牛成本低,只需要出個人力,如今節帥府同樣用三兩銀子從內地收牛,這個價格一點吸引力也沒有。
各地的糧價一日一個價。
甚至有些地方一石糧賣到了二三兩銀子,三兩銀子才能換一石多糧食,誰會愿意干
不過節帥府結合薛家薛家商號,采用了典當的形勢。
抵押一頭牛三兩銀子,如果日后災情過了,五年以內,可以用四兩銀子典回來,七年以內是五兩銀子,過了七年,誰知道牛是死是活。
很多災民舍不得殺牛,也盼著日后贖回耕牛,典當的人竟然不少。
不過這項買賣純虧錢。
一年內,大同合計收購了近三萬頭耕牛,收購費就了九萬兩,還免費使用了薛家商號的人力、鋪子等,加上沿途的運費,還有傷病的耕牛,最后一算賬,反而了十七萬兩,如果加上薛家商行的費用,至少在二十萬兩銀子。
耕牛到了大同,很快送去了關外。
牛群有的趕往小黃河一帶,有的趕往大寧,甚至有的趕往靈跡泉一帶。
旱情嚴重,包括關外,河套地區能維持自家牲口就不錯了,所以牛群要往更遠處驅趕,往靠近水源的地方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