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
目視著真武山景區入口密密麻麻的排隊人群,三人一陣無語。
“咱們都特意選在年初四了,怎么還有這么多人?”蕭雅吐吐舌頭,“我們上次來,也沒有這么人擠人的情景啊!”
蔣詩詩吐槽,“咱們上次是淡季來的,可不是過年期間。”
顧昭也撓撓頭,“我猜到人會比平時多,但也沒想到會有這么多,我看新聞里介紹爆滿的景區也不包括真武山啊?”
“大冬天的,爬什么山啊!”顧昭感慨一聲,然后就迎來了周圍一圈詫異的眼神。
“還好了,我們去年國慶爬黃山,那才是人擠人,連個縫隙都沒有。”身后一個大媽接話,“這個隊伍不算長了,估計排半個小時也就進去了。”
果然還是到處旅游的大媽經驗豐富,半個小時后,顧昭三人順利檢票入場,乘坐景區擺渡車,開始了自己的游山之旅。
“嘖嘖,怪不得真武山的名聲比青成山大,光是道教古建筑群就遠遠超過了青成山。”顧昭一路走過。
蕭雅補充道,“不僅規模大,而且大部分是真的古建筑,不是現代新修的。”
說到這里,蔣詩詩就笑道,“比如青成山的太上老君閣?”
三人聞言都笑,真武山金頂的太和宮可是明永樂時代敕建的,青成山頂的太上老君閣是九十年代才建的,不僅年頭新,而且還不大。
“所以真武山的門票也比青成山要貴。”蕭雅笑道。
三人一路向上,路上經過了好幾處早已只剩下殘垣斷壁的古建筑遺跡,如回龍觀、老君堂、關帝廟等等。
當年交通不便,除非皇家營建,否則大多數建筑還是在山腳山腰,很少有能直接建到山頂的。
最明顯的就是青成山,無論是天師洞,還是全真觀,其實都在半山上。
但換一句話說,古代階級分明,那些建在山頂的宮觀廟宇,其實也不是對普通人開放的,就比如真武山上的紫霄宮,一般人只能在十方堂朝拜禮香,根本就到不了后面的紫霄大殿。
想一想,其實顧昭的大羅宮已經進步很多了,普通香客也能直接到最大的三清殿參拜。
當然了,三清殿內三清神像上的香火,也是最多的。
真武山范圍太大,蕭雅和蔣詩詩也沒有修為在身,他們在周圍轉了轉之后便又上了擺渡車,晃晃悠悠的來到紫霄宮。
現代的紫霄宮,當然是可以去紫霄殿朝拜的。
走金水橋,參龍虎殿,過十方堂,進紫霄殿。
剝落斑駁透出內里的紅墻,縫隙密布苔蘚雜草的青磚,磨平棱角的石雕,略顯褪色的斗拱,都映襯出紫霄宮歷時數百年時光的厚重感。
游人在上香禮拜,孩童在院中打鬧,香火在宮內繚繞,錦鯉在池中嬉戲。
顧昭帶著兩女,在紫霄宮內內外外都轉了一圈,雖然見了不少道士,但卻沒有發現一個練出了內息的真道。
不過顧昭也不在意,一路又來到了南巖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