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浩土廣闊,人間奇人異士眾多,而今之世,正道大昌,邪魔退避。
山靈水秀的中原大地,正道諸派繁榮昌盛,聲名最廣當屬青云門、天音寺、焚香谷三派,更被尊為正道三大支柱。
青云門,大竹峰。
前峰,一座庭院回廊中的一間寢臥。
只屋內擺設簡單樸素,除了桌椅床鋪之外,并無他物。
床鋪上一位十歲出頭的少年悠悠轉醒,便見一個高大魁梧,相貌粗豪的青年走了進來。
“你醒來了啊,這就好了,師父已經打算收你為徒,從今以后我們就是一家人。”
“所以,我是不是應該稱呼宋大哥為宋師兄?”相貌平平無奇的少年雙眸深處浮現一絲奇異之色。
“哈哈哈,沒錯。”
宋大仁面帶憐惜之色,道:
“你已經睡了一天一夜,想必也是餓了,我先帶去你吃一些東西,順便跟你說一些本門情況,再帶你去拜見師父師娘,和見過其他各位師兄。”
莊不染眸中略顯詫異又有趣的異色褪去,起身跟著宋大仁走出寢臥。
兩人走出寢臥外的院落,走在回廊之上,少年就聽身旁的青年有條不紊的說道:
“我們青云門共分七脈,分別是通天峰、大竹峰、小竹峰、龍首峰、風回峰、朝陽峰、落霞峰。”
“其中通天峰為七脈之首,為青云山主峰,除了我大竹峰一向弟子人丁單薄之外,其余六峰門下弟子少則幾十上百,多則有數百人。”
“這般算下來,我們大竹峰就算加上你,也才不過十人,是以所住之處比其他六峰要顯得寬敞許多,都住著帶院的屋舍,等見過師父師娘后,我便帶你去你所要居的院落。”
宋大仁見少年一直安靜的聽著,也不多言,臉上憐惜之色愈加濃郁,不過十一歲的年紀,突然遭遇滅門屠村之禍,全村四十二戶人家共二百四十七人,卻只有三人生還。
如此遭遇,別說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若是換作自己的話,一時之間也決計無法接受。
親朋好友在一夕之間,近乎死盡的慘痛經歷,絕非常人能忍受。
宋大任思及此處,語氣愈發柔和,開始訴說大竹峰具體概況,歷經六代,傳至青葉祖師座下四弟子鄭通,當代首座名為田不易,師娘蘇茹出自小竹峰,二人共育一女,名為田靈兒,如今已有十三歲。
接下介紹其他幾位師兄,依次為吳大義、鄭大禮、何大智、呂大信、杜必書。
隨后,宋大任帶莊不染吃過東西后,便來到大竹峰主殿的守靜堂。
大堂內,紅磚鋪地,紅瓦石柱,上首擺有兩張椅子,端坐兩人,一個為身材矮胖,外表嚴厲的中年,一個是安靜端莊的美婦,她的邊上則站著一個俏生生的靈動少女。
下首位置五名男弟子一字排開,體貌各異,或高或矮,或壯或瘦。
當宋大仁和莊不染走進大堂,眾人的眸光瞬間都落在似有靜氣的少年身上。
田不易眼底泛起一絲驚奇,沒想到此前認為是憨傻呆愣的蠢才少年,如今竟顯現幾分良才之姿。
“師父、師娘,弟子把小師弟帶過來了。”宋大仁恭聲開口。
蘇茹打下打量了面前少年一眼,只覺他并沒有自家夫君說的那般不堪,遭遇大難卻有靜氣,哪怕資質平庸,就憑此心性,也當得良才美玉四字。
“大仁,他睡了一天一夜,怕是早就餓了,你先帶他去吃些東西吧。”
“回稟師娘,我剛才已經帶小師弟去廚房吃過了。”
蘇茹一聽,笑盈盈的看向莊不染:
“還愣著作甚,還不趕快拜師。”
少年聞言,一絲不茍的行拜師之禮。
田不易見狀,不禁頷首:
“從今以后你便是我門下第七位弟子,”
他頓了頓,卻是雖一貫要面子,但向來懶得管教弟子的性子發作,剛好所收的大弟子性情素來穩重,遂道:
“大仁,本派門規戒條,還有些入門道法,就由你先傳授給老七。”
“是。”宋大仁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