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東方日報》頭版刊登了武有勇聯誼會慰問警局的照片,配以大字標題《越南裔港人:我們與非法難民劃清界限》。
報道詳細介紹了合法越南移民在港島的生活,特別強調他們納稅、守法的一面。
與此同時,深水埗、觀塘等區的街頭出現了大量手繪海報。
有的是警察滿身鮮血的照片,有的是擁擠的籠屋與難民占據的公屋對比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漫畫:一個瘦小的港島老人背著三個肥胖的難民,
有《東方日報》資深記者,特地在一則顯眼的專欄中用加粗字體寫道——
【當國際社會指責我們'不人道'時,誰來關心那些排隊十年等不到公屋的港島人?
誰來關心被難民暴力傷害的警察?港島不是聯合國,我們只有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憑什么要承擔全世界的難民問題?】
輿論持續發酵,一些意想不到的聲音也開始出現。
銅鑼灣一家由越南華僑開的珠寶店掛出橫幅——支持政府遣返非法難民,守法商人盼安定環境。
旺角街市賣越南河粉的小販們自發組織起來,向食客派發傳單,聲明自己‘早已歸化港島’。
最令人動容的是在中環舉行的“撐警隊“集會上,一個叫黎美玲的越南裔女孩上臺發言。
這個二十出頭的姑娘是土生土長的港島人,粵語比許多本地人還流利。
“我父母三十年前逃難來港,感恩港島收留了我們。”
黎美玲聲音哽咽:“但我必須說,那些非法滯留的難民不是我的同胞!他們暴力抗法,破壞港島秩序,讓所有越南裔蒙羞!”
她舉起自己的身份證:“這是我的家,我以港島為榮,請社會不要因為我祖上的身份而歧視我,我和所有港島年輕人一樣,愛這個地方。”
一周后,人權理事會結束調查,黯然離港。
伯格在機場被記者圍堵時只說了一句話:“港島的情況……很復雜。”
同一天,港府公布最新民調:78%的市民支持遣返政策,62%的市民認為應該加快合法越南移民的入籍程序。
而在越南裔社區內部,支持遣返的比例高達85%。
人權理事會調查組離港的那天,港島的天空罕見地放晴了。
何耀宗站在華貿大廈總部的落地窗前,俯瞰著維多利亞港的碧波蕩漾,陽光透過玻璃灑在他棱角分明的臉上,勾勒出一道銳利的輪廓。
“維多利亞港?這個名字都被叫了百多年啦!”
“何生,這是今早的報紙。”
就在何耀宗感慨之際,師爺蘇推門而入,手里捧著厚厚一疊報刊。
“全港十八份報紙,有十六份頭條都是關于您的。”
何耀宗接過報紙,目光掃過那些夸張的標題—《何耀宗捍衛港人尊嚴》《人權理事會灰溜溜離港》《真正的港人代表》。
他的嘴角微微上揚,卻不見多少喜色。
“這些媒體,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
都說言論自由,無錢哪來的自由?!”
他隨手將報紙扔在桌上:“倒是那些外裔的反應,滑跪的態度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師爺蘇點點頭:“是啊,特別是那個武有勇,現在儼然成了越南裔的代言人。
昨天他還帶著十幾個越南商會的人來拜訪,說是想請您擔任他們聯誼會的榮譽顧問。“
何耀宗走到酒柜前,給自己倒了半杯威士忌。
“教育委員會那邊聯系得怎么樣了?”
“已經安排好了,下周您就可以以名譽校監的身份訪問幾所接收外裔學生較多的學校。“
師爺蘇推了推眼鏡,“不過.肥彭那邊可能會有動作。”
何耀宗輕笑一聲,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他還能有什么動作?人權牌打完了,經濟牌也打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