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馬尼拉和明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除了部分明國商人從月港出發,滿載生絲、絲綢、棉布、瓷器和茶葉等商品與我們……,呃,馬尼拉商人交易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商船和貨物是來自濠鏡(今澳門)的葡萄牙人。甚至在個別年份,葡萄牙人所提供貨物量占比達到六七成。”
1627年7月2日,“破浪號”升帆啟航,滿載著一船的貨物和人員,離開廣州港,朝珠江口駛去。
初夏時節,海上氣候較為穩定,風浪較小,極為適合遠洋航行。
不過,在返回啟明島之前,穿越眾計劃在經過澳門時,做短暫停留,于該地采購一批火炮和火槍,以備防御。
葡萄牙人在澳門建有槍炮工場,所生產的火炮和火槍素來負有盛名,不僅大明朝廷曾多次于該地大批購買,就連菲律賓的西班牙人也會從這里購買火炮和火槍,以應對當地土著的威脅。
早在1590年,西屬菲律賓殖民當局就派出了一艘武裝商船進入澳門,用大量白銀購買各地堡壘、要塞所需的軍火物資,以加強殖民領地的安全。
1608年,西班牙王室還專門就遠東地區頒布了一項許可法令,授權馬尼拉殖民當局一年派一艘船到澳門購買相應的軍需物資。
因此,兩地間的軍需貿易很興旺,其中又主要集中在槍炮、水銀的貿易。
盡管,啟明島的位置非常隱蔽,而且也不在西班牙跨太平洋貿易的主要途徑的航線上,短時間內不虞外敵入侵的風險。
但是,為了防患于未然,應對不期闖入的一兩艘西班牙武裝商船,擁有一定的武備防御能力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起碼,要在始興港建立幾座炮臺,以防敵人輕松闖入港口,繼而從容登陸,威脅整個基地的安全。
而要建炮臺,必然要有大口徑的岸防重炮,以提升港口防御能力,并予敵人以強大威懾。
目前為止,始興堡一窮二白,別說鑄造火炮的能力,連基本的鋼鐵煉制都無法實現,自然一切的武備都要依賴于對外軍購。
雖然,一年多前,穿越眾俘虜了西班牙大帆船“圣路易斯號”,也從船上繳獲十二門火炮和若干火藥,算是擁有了一定的重武器。
但這點火力,仍舊讓所有人感到不是非常安全,尤其還缺乏必要的24磅和32磅的重炮。
另外,除了港口炮臺要配備相應的岸防火炮外,始興堡自然也需要足夠數量的城防炮,以應對敵人的攻城威脅。
萬一,哪天西班牙人找上門來,集結數艘武裝商船,幾十門火炮轟擊,僅憑寥寥數門重炮,哪里能抵擋得住。
況且,為了出來打劫,湊足前往大明的“路費”,穿越眾還將六門火炮搬到了“破浪號”的甲板上,以為艦炮之用。
這就使得能作為始興堡防御力量的火炮更是捉襟見肘,不堪足用。
兩個多月前,在太平洋海域追殺墨西哥前往馬尼拉的“中國船”,“破浪號”更是消耗了不少彈藥,火炮也多有磨損,也急需獲得新的補充。
除此之外,穿越眾在對部分老式火繩槍進行了一番技術改造后,還準備試著對火炮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良,以期獲得更遠的射程和更強大的威力。
而改造火炮,自是少不了進行一番技術摸索,甚至會拿既有的火炮進行實物試驗,多多少少會造成一定的損失。
這樣一來,穿越眾就需要準備足夠多數量的火炮,以為將來軍工發展提供必要的“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