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現在,已經是一名船長了,指揮管理著五十多名水手,并且還在這個團體之中能列席和參與我們所有重要事務的決策過程,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建議權。”
“所以,卡瓦哈爾船長,請你加入我們吧。我相信,憑借你的經驗和才能,一定會獲得在西班牙王國都無法企及的一切。”
——
“東方希望號”船長巴雷托·德·諾洛尼亞舉著單筒望遠鏡,注視著“破浪號”漸漸地消失在前方,只留下一個淡淡的帆影,不由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
這艘神奇的大船又一次跟船隊分開了,憑借著其超絕一等的速度先行駛往暹羅。
沒錯,他們居然在要前往廣州之前,先到暹羅這個國家。
無他,就是為了從暹羅采買大量當地特產,順路販往明國,從而能多賺一些銀子。
如此,他們便可以多購買一些明國物產,亦或多雇傭幾艘葡萄牙人的商船,為其運送更多的明國移民。
他們野心勃勃,試圖在最短時間里聚攏足夠多的人口,趕在西班牙人做出反應之前,在那座島上徹底站穩腳跟。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居然膽大妄為,在太平洋海域,襲擊西班牙人的寶船,搶掠他們的金銀。
說實話,在華夏人首次提出這個建議時,他明確表示了拒絕。
且不說,在茫茫大洋之中,根本無法尋覓到一艘正在航行的帆船。
即使,你知道他所行經的航線,但也不能準確定位找到它。
而且,貿然攻擊西班牙寶船,萬一讓他們知道了,天知道會惹出什么麻煩。
本來,因為東方商品的轉口貿易問題和保教權的爭奪,壕鏡和馬尼拉當局就一直存在各種齷齪和摩擦。
這要是讓西班牙人獲悉,他們葡萄牙在海上公然襲擊其寶船,怕是會直接引發雙方之間的沖突。
甚至,不排除馬尼拉殖民當局對壕鏡發起報復性攻擊。
說不定還會波及到歐洲本土,引發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潮。
這種事情,最好有多遠就避多遠。
我們葡萄牙人是討厭西班牙人,更是對于被西班牙國王統治感到愈發憋屈和不甘,但真的要跟他們撕破臉,甚至兵戎相見,還是有些心虛和……膽怯的。
諾洛尼亞明白華夏人的心思,就是想通過這番舉動,將他們葡萄牙人拖下水,迫使他們站在華夏人同一戰線上。
既然大家一起襲擊過西班牙寶船,那么是不是就要在他們與西班牙爆發武裝沖突時,必須堅定地對他們施以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當然,他們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心思,那就是想確保我們葡萄牙人不向外吐露他們殖民領地的位置,以期獲得充分發展壯大的時間。
然而,并不是每一個葡萄牙人都有他這般長遠考慮,也很少有葡萄牙人會像他一樣具有“非凡”的政治頭腦。
他們大多數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
比如,“東方希望號”的大部分水手,包括大副、二副、水手長、正舵手等高級船員也是頗為心動。
他們在聞知華夏人將要劫持西班牙寶船時,第一反應不是這件事對葡萄牙、對壕鏡有什么影響,而是都在心底里盤算著,截獲一艘寶船,他們能分到多少錢財。
畢竟,來到遙遠的東方,不就是為了獲取一筆令人向往(垂涎)的財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