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華轄下的幾座堡寨和眾多移民定居點所需的基層管理人員,都是從移民群體中臨時選拔出來的,然后通過不定期政治學習的方式對這些“干部”進行短期速成培訓,使其能簡單而高效地執行和監督決策委員會層層分解下來的諸多工作任務。
沒錯,囿于目前整個新洲華夏的人口數量不豐,經濟結構也較為單一,為了提高發展速度和規模效應,決策委員會目前所施行的政策是高度的計劃經濟模式。
在年末,對整個經濟情況進行初步分析和總結后,就會根據所掌握的現有資源和人力,以及現階段的需求重點,制定下個年度的各項發展指標和總體建設規劃,然后將各個指標和計劃分解并下發各個堡寨、工場、礦山以及眾多的拓殖生產隊。
基層管理人員若是具有高度的主觀能動性,在保質保量地完成分解下來的各項指標和計劃后,還能有其他額外的成果貢獻,那自然會對其予以重點培養,給予他更多的晉升機會。
可要是基層管理人員受限于自身性格和能力的不足,只能因循而為,也沒關系,只要將分配給你的任務能按時完成,便可通過政務考核,繼續留任。
倘若,上面下發的諸多指標和計劃不能如期交辦,也無法給出合理的原因,那就會予以撤職處分,另行任命新的人選。
也就是說,在目前這種統一計劃管理模式下,作為一個基層管理人員,你可以稍顯愚笨,也可以專業素質和能力的欠缺,但必須具有高度的執行力,去監督和管理所在工場、礦山、漁場、拓殖生產隊的計劃任務能如期和足量的完成。
劉大柱是新洲華夏為數不多的幾個印第安裔基層管理人員,就屬于那種典型的愚笨而又不知手段變通的人。
不過,他是最早一批投順穿越眾的印第安人,并主動尋求歸化,還起了漢名,算是比較忠誠可靠的“自己人”。
數年前,在他所在的部落遭到黑熊部攻擊時,直接逃到了始興堡,從而獲得應有的庇護。
在后來穿越眾瓦解分化黑熊部及周邊若干印第安部落時,劉大柱帶著幾個族人鞍前馬后地效力于陣前,出過力,流過血,背過鍋。
因而,在始興堡“吸納”了附近十余個印第安大小部落后,劉大柱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印第安事務”管理人員。
所謂的“印第安事務”,也就是通過武力脅迫和經濟誘惑兩種手段,讓這些懶散了數百上千年的印第安人老老實實地按照新洲華夏人的安排,進行有組織地伐木、狩獵、耕地以及建房、挖礦、修路等諸多基礎性生產工作。
嗯,說白了,新洲華夏就是要將“吸附”而來的印第安人轉化為可供使用的人力資源,以加快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但萬萬沒想到,在9月16日這天下午,劉大柱這廝在監督印第安人建造新寧堡城墻時,因為態度粗暴,肆意鞭撻印第安勞工,搞出了一個大亂子。
印第安人暴動了!
五月,兩艘西班牙武裝船不期闖入啟明島,先是在大魚港襲擊了努查努爾部落數艘捕鯨小船,還擒獲了兩名在船上學習捕鯨的新華人。
隨后,他們又摸到始興港,欲圖探查我新洲華夏的實際情況。
盡管,憑借岸防炮臺兇猛的火力,擊傷其中一艘,并將其俘獲。
但另外一艘西班牙武裝船卻趁機逃遁而去,在始興港附近海域徘徊,遭到軍方的火船夜襲后,最終消失于海上。
經此一事,新洲華夏上下皆意識到,西班牙人的威脅已是迫在眉睫,在未來某個時間里,他們一定會集大軍殺來,一場惡戰怕是免不了。
為此,決策委員會經過討論后,臨時修改了本年度的若干發展計劃,將下半年的工作重心放到了整軍備戰上面。
武器坊開始加大力度生產制造火炮、火槍、刀劍長矛以及護甲裝具,鐵坊、礦山也相應的增加了不少人手,以提升鋼鐵冶煉規模。
陸戰隊和岸防炮臺部隊也加強了訓練頻次,使得兵營和海邊不斷地傳來火炮的轟鳴聲和火槍密集的炒豆聲。
而作為防御重中之重的城墻,也開始大規模地修建。
此前,新洲華夏僅始興堡有稍顯完備的木制寨墻,而廣豐堡(今薩尼奇市)和去年才建設的新寧堡則只有一道簡陋的木柵欄。
這般防御措施,對付一下林中的野獸或者沒什么武力的印第安人倒是能起到一點作用,但要是面對擁有火炮和火槍的西班牙軍隊,恐怕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于是,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軍事威脅,這三座堡寨從六月間便開始修筑城墻,以便戰時可以將所有的民眾都撤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