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在侵占原住民的土地和資源。
唯一不同的是,我們新華是要開發,是要建設,更是為了將這些土地和人口整合成一個新生的國家,而上述歐洲殖民者則是為了掠奪,為了壓榨,為了經濟利益的索取。
不過,考慮到新華政權尚處于弱小發展階段,可沒有西班牙人那般擁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直接大喇喇地建立海外殖民總督區。
反正,我們已經事實上占據了北海道一片廣袤的地盤,不論是叫總督區,還是叫拓殖隊,只是名稱上的不同,但在實質上并沒什么區別。
除了北瀛島外,以分州為管理駐地的北方拓殖隊和以金川堡(今溫哥華市新威斯敏斯特城)為管理駐地的金沙河拓殖隊,不僅人口數量不多,而且財政收入少得可憐,距離設立縣級機構還有很大的差距。
而作為僅次于始興城的新華第二大重鎮--廣豐,僅城里的人口數量就超過一千余人,加上境內所轄的村屯、拓殖點,人口數量達兩千五百人。
而且,廣豐還有新華鋼鐵廠、新華玻璃廠、新華陶瓷廠,以及糧食加工廠、罐頭(陶罐)分裝廠、木材廠、皮革加工坊等十余家工廠作坊,經濟實力強勁,財政收入也不弱,距離設立縣級機構的標準僅一步之遙。
這要是在廣豐城里再建一座毛紡織廠,且不說可以增加一大筆政府收入,而且還能吸引大量的勞動就業,繁榮地方經濟。
只要人口總數突破三千人,經濟規模持續擴大,那么廣豐縣的正式設立,相信也會很快被列入議事日程。
這可是新華境內第二個縣級行政單位,就算李良作為決策委員會成員之一,不怎么在乎縣長這個職位,但也要照顧一下屬下官員的感受。
有了行政職位,再加上一份不錯的資歷,對他們以后的仕途發展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盡管,受西班牙軍事威脅,移民的速度暫時緩了下來,但深知新華實力的官員們卻對未來依舊充滿無限希望。
以新華目前據有的武力和一年多備戰狀況,擊退西班牙人的入侵,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在結束了與西班牙人之間的戰爭,并獲得對方的正式承認后,新華必然會迎來一波高速擴張期。
在去年十月,啟明島第一造船廠再次下水了一艘排水量在六百噸的飛剪式快船,使得新華擁有了六艘遠洋大船。
而到了今年四月春暖時節,從大明獲得了足量的帆索、樹脂、焦油、銅料等船材后,船廠隨即新建了一個船塢,并增加了一百多名工人,準備同時開工建造兩艘排水量在八百噸左右的移民快船,以進一步增加移民運力。
可以預見,隨著新華造船能力的提升,未來可用作移民的遠洋大船會越來越多,那么每年能轉運回來的移民數量自然也是越來越多。
而隨著人口的持續增加,設立的移民拓殖點必然也會大幅增加,同時需要配備的官員數量也會相應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