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里的土著選擇服軟示弱,那就沒有必要造成太大的殺孽了。”
“捷運-3號”船長胡明山站在北角堡的寨墻上,看著十余名馬卡人捧著幾張漂亮的皮毛,恭敬地向一名交涉的新華人示以臣服的樣子,輕聲說道:“我們已經向他們展示了強大的武力,想必他們也曉得自己的斤兩,不敢再生事端了。”
“這些土著沒有選擇跟著其他人逃進更遠的山林,就說明他們不愿再像以前那般過著原始而又艱難的生活。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你們對其稍加籠絡和懷柔,要不了多久,便能將他們徹底置于我們新華的統治之下。”
“呃……”劉三水猶豫片刻,隨即微微點了點頭,但語氣中仍帶著一絲不屑:“那行,咱們就收下他們。這些生藩非要好生收拾他們一頓,才知曉我們對他們的好,當真是賤皮子!要擱著本土來說的話,少不得讓他們無償做幾個月的苦力,就像那些被抓的西夷俘虜一樣,以贖其罪。”
胡明山擺了擺手,語氣淡然:“不必太過苛責。他們既然選擇了留下,那就意味著他們準備接受了我們的約束和管制。接下來,只需慢慢馴化他們,讓他們成為你們北角堡發展建設的助力。”
“對了,西夷跟我們還沒達成停戰協議?”胡明山突然想到了什么。
“喲,你這可就問錯了人了!”劉三水笑著說道:“我們北角堡地勢偏遠,哪里能知曉本土最近的消息。”
“反正,三個多月前運送物資補給的船只沒給我們帶來停戰的消息,囑咐我們繼續保持必要的警戒,且不可掉以輕心。興許,西夷不服氣來著,還想跟咱們新華打下去。”
“嗤!”胡明山嗤笑一聲,“西夷哪還有膽子再來送死?去年的時候,他們沒打得贏咱們,難不成到了今年還能擊敗咱們?他們呀,只要每耽擱一年半載,我們新華就能新增幾千人口,還都是一堆青壯,他們要拿多少人來跟咱們拼!”
“那可不!”劉三水深以為然,“以前,咱們移民船隊每年只能跑一趟,新增移民不過一兩千人。擱著現在,你們這幾艘新建的移民快船可以一年跑兩趟,這一年下來,咱們新華的人口可不就是蹭蹭的上漲!”
胡明山聽罷,露出一絲苦笑,搖了搖頭,沒有回應。
隨著去年新建的三艘移民快船入役,新華用于移民的船隊規模已達10艘,理論上可以一次性裝運2200-2500人,再加上本土出生人口,新華每年可增加三千余。
但實際上,受各種因素影響,實際能拉來的移民數量并沒有這么多。
為了保護大明地區的移民活動正常進行,新華除了加強與東江鎮幾個軍頭的合作關系外,還在遼海和北瀛島(今北海道)各保留了一艘武裝商船,用于應對各種突發事件。
而去年十月中旬,新華的頭號戰艦“破浪號”為了驅逐西班牙遠征艦隊,從啟明島一路攆著西班牙艦隊直抵墨西哥,從而錯過了今年的移民季。
為了快速增加人口,海軍部和新華運輸公司遂決定在今年讓五艘飛剪式快船利用其速度優勢,試行兩年跑三趟,或者一年跑兩趟,以此加快移民的速度。
這五艘飛剪式移民快船從新華本土出發后,無需再進抵大明沿海港口,而是直接前往北瀛島裝運移民,然后徑直返回新洲大陸。
粗略估算,若是時間安排得當,中途不耽擱太久,往返時間可以控制在三到四個月,在極致情況下,甚至完全可以實現一年跑三趟的目的。
不過,考慮到海上風暴季節,以及船只和水手在每趟航程結束后,需要進行一定時間的休整(保養)和恢復(維護),可能要額外耗費一兩個月時間,一年兩趟當是比較理想的模式。
“捷運-3號”便是此番試行這種移民新模式的快船之一。
它在四月上旬,駛抵北瀛島夏津港(今北海道大津港町)后,稍事休整十余日,便載了兩百七十多個移民,沿著黑潮迅疾的朝新洲大陸駛來。
進抵大陸附近海域后,又迎著強勁的西北季風,艱難地向北行駛。
進入啟明海峽后,距離始興港便僅剩一天的航程,須臾間抵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