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新華本土的人口數量也很少,根本拿不出多余的人力往這座島上扔,只能將之記在心里。
如今,十三年過去了,新華的人口也有一定規模了,埋藏已久的想法也該考慮付諸實施了。
截止1637年底,經過各地數據匯總統計,新華本土人口數量達到八萬二千五百余(包括納入直接管理范圍內的一萬八千余原住民)。
這么一點人擱在歐洲或者大明,可能微不足道,尚不及一邦、一府之人口數量。
但在地廣人稀的美洲大陸,那絕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更不消說,新華政府還通過軍事和經濟手段,將數量高達十余萬的地方土著部落控制在手中。
若是再與西班牙人進行一場戰爭,只要新華人不計代價,也是可以征調或動員數千名土著仆從兵參戰,驅為炮灰送往前線填壕。
于是,在去年一月,移民船隊在前往大明的時候,順路捎帶了七十多名拓殖人員,送至瓦胡島檀香山所在的位置。
這些拓殖人員里包括醫生、書辦、農人、測繪、動植物專家、廚師、護衛等各類人員,其中半數以上皆為歸化土人。
他們的工作職責就是建立一個永久定居點,并對幾座島上氣候、地理、土質、動植物、水資源進行一番細致調查和記錄,為后續的拓殖和開發做好前期鋪墊。
原本以為,該島所處的熱帶環境會導致首批拓殖人員出現大量減員情況。
新華本土甚至還做好了他們全員團滅的心理準備,籌劃著再挑選幾批“開拓先鋒”,花費3-4年時間,盡可能地將檀香山這處基地建設完善后,便對其進行適度地開發。
卻未曾想到,去年九月,移民船隊在返回新華本土時,抽出了兩艘船順路過去瞧了一眼,發現這批先遣拓殖人員竟然大部分都活蹦亂跳的。
當然,人員也是有所折損的。
但整個團隊也就死了五個,而且其中兩個還是隨同探索人員深入島內時,不慎從山澗跌落,傷重不治而亡。
即使那三個病死的拓殖人員,也不是患瘧疾、黃熱病之類的熱帶疾病而亡,只是因為水土不服,導致其他病變死去的。
更讓人驚喜的是,島上幾乎沒有任何對人有致命威脅的毒蟲、毒蛇之類的動物。
也只有在附近海域,有兇猛的鯊魚和石魚存在,可能會對人構成一定的威脅。
當這些調查資料和探索情報匯總至本土后,經各方專家綜合研判,初步認定夏威夷群島并不具有熱帶疾病的威脅,可以進行拓殖開發。
“根據部分返回的拓殖人員反饋,我們醫學部門判斷,由于夏威夷群島的特殊地理和歷史背景,其疾病環境與其他熱帶地區,如加勒比、東南亞等地區,是截然不同的。”文教衛生部負責人董新平表情輕松地看著在座的諸委員和各部負責人。
“我們都知道,瘧疾的傳播依賴按蚊,但夏威夷的原生蚊(即庫蚊)并不具有高效瘧疾傳播的媒介特點。所以,我們可能都想岔了,在這個時候,歐洲殖民者尚未發現并登陸該群島,自然也沒有將瘧疾等熱帶疾病和傳播媒介按蚊帶過去。”
“同樣的,因為地理位置的隔絕,該群島上也沒有黃熱病,以及該病傳播的媒介--伊蚊。那么,我們唯一可慮的就是,隨著我們新華將眾多移民送至島上,他們所攜帶的各種隱藏的病原體,可能會導致當地的原住民染上諸多傳染疾病而大范圍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