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協游擊、火器營總辦王樹山小聲道:“總戍,此行雖險,但不失為一個良策……”
“放屁!”沈世奎突然爆粗口,“若是清虜不來救援朝鮮,反而趁機攻打我鐵山、皮島,該當如何?我東江鎮數十年的基業豈不毀于一旦!……你可莫要在此一廂情愿!”
鐘明輝聽罷,一臉黑線。
老家伙,你這是呵斥自己人呢,還是說給我聽?
“沈總兵,朝鮮有危,清虜必然會救。”鐘明輝沉聲說道;“要知道,兩年前,清虜才剛剛征服朝鮮,將其納為藩屬。若是朝鮮危難,不予施救的話,身為宗主國,它的臉面何在?”
“難道,奴酋皇太極就不怕我們將朝鮮重新置于大明藩屬,繼而還與其結為攻守同盟,從側后威脅清虜?若如此的話,那清虜可就太沒有戰略眼光了!”
沈世奎聞言,重重地坐回椅子上,臉上陰晴不定。
他盯著地圖看了許久,突然抬頭:“就算韃子來援朝鮮,我軍難道就在漢城周遭打個轉便撤回?亦或,韃子猛攻我鐵山、皮島,也來個圍魏救趙,逼我退兵撤圍呢?”
“漢城作為朝鮮王國的都城,其自身及周邊郡縣集中了全國近三成的人口和半數的財富。”鐘明輝說道:“盡管,在兩年前被韃子犁過一遍,但多少還是有些資財的。我們就算攻不破漢城,但在周邊轉一圈,收獲也是不少的。”
臥槽,這話說的,怎么感覺我們像一群匪盜似的!
不過,沈世奎這家伙,可能是生意做久了,心里全是算計,跟黃龍那種胸懷“朝廷大義”的忠臣截然不同。
唯有“利”字驅之。
“那置鐵山和皮島何顧?”沈世魁已是心動。
只要不跟韃子對陣,去揉搓一下疲弱不堪的朝鮮,還是沒有太大的風險。
這兩年來,東江鎮除了繼續維持著走私貿易外,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敲打”朝鮮,利用己方優勢的水師戰船,對朝鮮沿岸城鎮頻頻發起襲擊。
雖然不知道這些軍事打擊行動是否對朝鮮造成嚴重的傷害,但至少讓他們東江鎮搶得盆滿缽滿,在朝廷糧餉經常供給不足的情況下,轄境內的數萬軍民極為罕見地沒有出現普遍餓肚子的情況。
不過,在經過東江鎮這么連番折騰后,朝鮮王國為了避免遭受更大損失,在去年八月,開始動員沿海三十里范圍內的城鎮百姓向內陸遷移,甚至一些數千人的縣城和郡城也被主動毀損放棄。
東江鎮位于朝鮮西北海岸重要據點--鐵山城,周邊的郡縣村鎮也被盡數搬空,使其成為一個孤立的海邊要塞。
在這種情勢下,東江鎮登陸襲掠朝鮮海岸的收獲已經大不如以前了。
那些尚未搬遷的沿海城鎮,也在海邊高地修筑了瞭望塔、觀察哨,一旦發現海上有警,便會攜帶隨身貴重物資躲入防守嚴密的大城要隘之中,或者直接將值錢物什掩埋于隱蔽之所,然后逃往山林。
倘若,真的殺入漢城京畿附近,就算沒有將此城攻破,但其周遭卻是朝鮮繁華之所在,油水之豐,可不是普通沿海城鎮可比的。
不過,唯一可慮的就是,東江鎮集結主力殺入漢江時,清虜會不會趁機跑來偷家,端了自個的老巢。
若如此,那大家可就哭都沒地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