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旁的兩名擲彈兵在散兵狙擊槍的掩護下,背著挎包便沖了過去,進抵石屋死角,從挎包里掏出一個黑乎乎的鐵罐,點燃引信,默數幾秒后猛地拋進窗口,隨即全都抱頭躲向一邊。
轟隆一聲悶響,伴隨著慘叫和木料碎裂聲,隱藏的火力點徹底安靜了。
越往城里走,景象越是混亂。
街道上散落著各種丟棄的物品,有破開的行李箱,有翻倒的馬車,甚至還有裝著銀幣的錢袋。
顯然,許多居民在炮擊開始時就開始倉皇出逃,從新華軍并未封堵的東門離開這座陷入絕境的城市。
一些房屋正在燃燒,火勢蔓延得很快,哭喊聲從四面八方傳來。
預想中的慘烈巷戰并沒有爆發,當新華軍將幾門火炮費力地推進城中,連續轟爛數座堅固的街壘后,西班牙人的抵抗便徹底瓦解了。
新華人為了避免士兵傷亡,甚至都懶得跟西班牙人進行近距離的火槍對射,而是粗暴地以火炮來洗地,或者以超遠射程的狙擊槍逐個獵殺目標。
當夜幕降臨時,西班牙殖民官員在殘存守軍的掩護下,趁著夜色逃出了瓜達拉哈拉城,
這座西班牙在新大陸的重要據點,在經歷了一天的炮火和不到一個下午的巷戰后,終于陷落了。
新華軍的赤瀾五星旗,在夕陽的余暉中緩緩升上了廣場鐘樓的頂端。
——
當瓜達拉哈拉城的巷戰仍在繼續時,四艘懸掛著新華旗幟的運輸帆船,正緩緩駛入班德拉斯河谷平靜的海灣。
這些從永寧灣(今舊金山灣)長途跋涉而來的船只,吃水頗深,滿載著遠征軍急需的補給和援兵。
甲板上擠滿了人,六百名面容黝黑、身著灰色軍服的民兵扶著船舷,好奇而忐忑地眺望著這片陌生的土地。
他們去年才從饑荒連年的山東、河北乃至朝鮮和日本沿海被招攬而來,在永寧灣度過了第一個冬天后,臉上的菜色已被海風和長久的訓練磨礪成健康的古銅色,但眼神中仍帶著初臨新洲大陸的不安。
這些移民沒有像其他同伴那樣被立即分配到各個拓殖點開荒,而是被挑選出來,直接送進了新設立的軍事訓練營。
在為期數月的嚴酷訓練中,來自陸軍的教官們手把手地教會他們如何裝填38-a型燧發槍、如何保持隊列齊射、如何用刺刀發起沖鋒,以及如何進行長途行軍。
訓練場上日復一日的操練,讓這些原本握慣了鋤頭的手,如今也能熟練地操作火槍。
所有人都清楚記得官府的承諾,只要在軍中服役滿兩年,就能立即獲得60畝土地的授予權,并享受政府提供的無息農業貸款。
這對去國離鄉移民來說,這份承諾比任何“花言巧語”都更具吸引力。
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能在最短時間于這片新大陸安家立業,成為夢寐以求的“有產者”。
船只緩緩靠岸,新兵們依次走下跳板,在岸邊列隊。
與此同時,水手們也開始緊張地卸貨:一箱箱彈藥、成桶的火藥、各種藥品、腌制的食品、罐頭以及被服軍裝被一一卸下船。
帶隊軍官與遠征軍總指揮莫天海迅速完成了交接。
莫天海站在臨時搭建的碼頭上,審視著這批生力軍,滿意地點了點頭:“將這些民兵悉數編入補充營,進行三天的適應性訓練。稍后,便分配至各作戰單位。“
而運輸船自然不會空載而歸,碼頭的另一側,一隊隊被俘的西班牙居民正在士兵的看守下默默登船。
男人、女人和孩子們抱著簡單的行李,神情沮喪地離開這片他們曾經生活棲息的土地。
與他們一同被裝船的還有大批被“征繳”的牲畜,牛、羊和馬匹,這些都將成為永寧灣拓殖區急需的農業資源和畜力。
5月4日,遠征軍總指揮莫天海親率五百官兵離開班德拉斯谷后勤基地,向東進發。
莫天海此行旨在進一步鞏固并加強特遣支隊的兵力厚度,并為接下來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奠定決定性基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