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華中樞政府曾就是否開戰而爭論不休,但各個職能部門卻很早就開始積極備戰。
軍方自不必說,去年二月便說服決策委員會,將部隊中的三個“架子營”迅速滿編,然后又另外組建了兩個“架子營”,使得新華陸軍的規模達到兩千八百余人。
兩艘剛剛下水的“海燕級”巡航戰艦,也以一個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海試和調整,并立即列裝于海軍部隊。
物資儲備部也從一年前就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收購和儲備糧食、藥品、軍需品。
移民拓殖部在兩年時間里先后往永寧灣拓殖區塞了一萬二千余移民,極大地充實當地拓殖力量,使之成為一座巨大的后勤補給中心。
貿易事務部提前調整了西屬美洲走私貿易業務,加大了各種戰略物資的采購。
交通運輸部則將國內有限的運力向南方傾斜,優先保障物資和移民向南方轉運。
而具有官方背景的美洲貿易公司更是成為了戰爭物資采購和情報信息搜集的主要渠道。
去年七月,新華軍隊攻占圣迭戈西班牙據點后,除了升起新華的旗幟,并將其更名為南平堡外,還立即向該地輸送了五百多名移民。
這些移民中絕大部分都是青壯男子,他們到達后立即投入熱火朝天的建設:擴建營地、加固堡壘、建造倉庫,在開戰前就將這個西班牙人的前哨據點改造成了一個功能完備的軍事補給基地。
與此同時,在后世洛杉磯縣長灘港所在地,另一處補給點也在大張旗鼓地進行建設,這使得永寧灣拓殖區與南平堡這座前沿據點完美地連成一線。
再加上經過十余年持續建設的黑鯊島和開戰前秘密設立的靖遠堡補給點(今圣何塞-德爾卡波市),使得新華人在悄然間構建了一條指向西屬墨西哥核心地帶的戰略通道。
這些基地共同構成了一道連貫的補給鏈條,使新華軍能夠以蛙跳方式向墨西哥核心地區逼近。
每處基地都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彈藥、藥品和船材,并配備了若干維修作坊和醫療設施。
從新華本土到永寧灣,再到長灘、南平堡,接著是黑鯊島中轉站,最后是靖遠堡前沿基地,這使得新華軍隊在開戰之前,便實際上已經將刀鋒抵在了西班牙人的軟腹之處。
如今,開戰已逾兩月,新華海軍第一時間便掌握了墨西哥地區的制海權,迫得西班牙人片帆不敢出港。
陸軍則在班德拉斯谷登陸后,迅速向內陸挺進,并輕松攻占了新加利西亞省的首府瓜達拉哈拉城,首戰告捷。
而作為后勤補給中心的南平堡在軍事設施建設告一段落后,又轉向至轟轟烈烈的農業開發上來。
定居點外圍新開辟的兩千多畝玉米苗已長到小腿高,一千畝土豆田里也是綠意盎然,菜畦里則種滿了南瓜、豆角和番茄。
盡管,農田里的作物長勢比較符合預期,到了秋季,多多少少也能打下來一些糧食,可稍稍緩解一下后方物資轉運的壓力,但拓殖負責人周明德卻不敢有絲毫松懈。
這位從宜川(今加州伯克利市)調過來的年輕官員深知,這里的氣候環境雖適宜農業拓殖,但雨熱不同期的特性--冬季多雨而夏季干燥--對農業生產是一個巨大挑戰。
西班牙人在此經營數年竟從未修建過像樣的水利設施,全靠天吃飯,收成始終徘徊在饑餓邊緣,甚至常常需要墨西哥那邊的支援才能勉強撐下去。
而新華人要在此建立穩固的后勤基地,想要大規模進行農業生產,減少后方糧食轉運,那就必須好好拾掇一下該地糟糕的水利灌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