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訝的是,竟有相當數量的獲釋白人契約奴,大約三四百人主動跟隨這些入侵者離開。
吸引他們追隨而去的理由,是新華人給出的承諾:在新的土地上,每個人都將分配到一塊屬于自己的田地和房屋,不僅稅收極低,而且還西班牙統治下那些層出不窮的苛捐雜稅和政府攤派。
為了獲取更多人的信任,一些歐裔面孔的新華士兵被安排來現身說法,他們中某些人據說還有西班牙血統。
“看看我!”一個名叫胡德諾的西班牙裔軍官,用帶著安達盧西亞口音的西班牙語對一群猶豫不決的契約奴喊道:“十六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孩童時被新華人帶到新洲本土,我的父母一度以為這輩子就完了!”
“但現在呢?我的父親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家具工坊主,我的母親則在醫院里從事神圣的治病救人的工作,而我成了一名英勇的新華軍官。我們擁有了曾經不敢想象的土地、財富,以及尊嚴和未來。”
“在新華的土地上,只要你勤勞守法,沒人會因為你過去的身份或者信仰看不起你!那里沒有國王,沒有貪婪的教會和官員,更沒有苛刻的稅吏。”
“你每年所收獲的大部分糧食乃至財產都會屬于你自己,政府的稅賦只有百分之十五,除此之外,你不用再繳納任何捐費,更不用躲避那令人厭惡教會十一稅!”
“你們在新華的土地上,將會生活的更加幸福,也更加有尊嚴,你們的孩子會得到政府的無償教育,以后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所以,我想問問你們,是想留繼續在這里,忍受西班牙殖民政府的盤剝和壓迫,去當一個連牲口都不如的契約奴嗎?”
這樣的宣傳極具誘惑力,對許多一生無望擁有土地、終日勞作卻難以果腹的契約奴和白人貧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逃離苦海、尋求新生的機會。
除了這些自愿跟隨者,新華人還系統性地“征集”城中的各類工匠:鐵匠、木匠、皮匠、裁縫、鐘表匠、釀酒師……甚至包括一些醫生和學者。
士兵們拿著“志愿者”提供的名單,幾乎是“按圖索驥”地將這些有一技之長的人及其家眷“請”上了等待的車輛,無論他們本人是否情愿。
老銀匠阿爾貝托掙扎著,對前來“邀請”他的軍官喊道:“我不能走!我的店鋪在這里!我的一生都在這里!”
那名軍官面無表情,只是指了指旁邊兩個正在被“勸說”的裁縫兄弟:“聽著,我現在不是在跟你商量,而是命令,不要讓我們采取不必要的方式!……你大可放心,你的手藝在我們新華會受到更好的對待,也會有不錯的待遇。”
他的語氣強硬且不容置疑。
可以預見,當新華人最終離去后,瓜達拉哈拉城將面臨的不僅是被洗劫一空的財富,還有難以彌補的技術和人才空白。
這座城市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將會陷入到沒有熟練工匠的窘境,恢復重整之路注定漫長而艱難。
夕陽西下,最后一支車隊在騎兵的護衛下開始駛出城門,揚起漫天塵土。
西班牙居民們終于敢小心翼翼地走出家門,聚集在街道上,望著入侵者離去的方向。
解脫感漸漸取代了恐懼,但看著滿目瘡痍的城市和一間間空蕩蕩的鋪子,一種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沉重的重建負擔,壓在了每一個幸存者的心頭。
教堂的鐘聲終于再次敲響,悠長而緩慢,仿佛在哀悼一個時代的終結,又像是在為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而祈禱。
——
:<a>https://5141e448d.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