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功勞不小,若兵敗了,死罪也不小,不信他信誰?
聶宇不置可否,繼續封賞其他人:“何順安、白楠、陳有年、徐三郎,你們四個上前聽封!”
“末將在!”
四人齊步踏前抱拳應道。
聶宇大手一揮:“現擢你們由千總晉封指揮使,指揮使可掌四營千總,統兵額兩千人,親兵擴至五十人!”
“謝大將軍封!”
四人單膝跪地,滿面激動。
聶宇接著補充道:“募兵一事,由秘書閣全權負責,務必將我們的軍隊待遇告知清楚,募兵要募良家子,切莫摻雜地痞無賴。”
“臣領命!”馮修永會意上前,他知道這是大將軍在進一步收權了。
募兵、操練、兵甲、后勤都剝奪,只讓軍將一同操練,戰時統兵,這不會影響軍隊的戰力,卻能漸漸把義軍從將領的兒郎,變成正兒八經的漢兵。
下面四個新升的指揮使,自然也有能看出來的,但沒人刻意去點破。
規矩和正規化,在互相默契的配合之下,很是平滑的推進。
也是聶宇給的夠多,士兵給分田給吃飽飯,將領也給更多的賞賜。
這造反如同生意,兵將跟著你賣命,一開始為的肯定不是什么崇高的理想,只是單純的想吃飽飯、有地種和升官發財、封妻蔭子,滿足了這些條件,那他們就能跟你一心一意去賣命了。
把將領封賞了,之后的漢兵也容易的很,凡是參戰的一律都賞賜田產,有斬獲的也論功升官發錢。
聶宇現在有足夠多的銀子,如同暴發戶,也不用像宜都縣那么摳摳搜搜,只給士兵們頓頓飽飯加肉菜就很勉強,現在倒也可以兌現承諾,給士兵們發真正的軍餉了。
發錢的時候,聶宇專門抽空,坐在臺前,又擺上一大堆裝銅錢、(切)碎銀子的籮筐。
而后不厭其煩,花了差不多一整天時間,才算把錢真切落實發給了每個漢兵士卒,也讓他們知道,是誰在他們發錢,給他們分田,讓他們能有土地種。
大將軍初設,但里面的官員卻不少,因為有荊州同知王樹勛的帶頭投降,所以還是有不少人舉手投降了。
這里面有些官員投降了,但還是被漢兵咔嚓了,因為貪污作惡太多,為了平息民憤,還有一部分倒是活了下來。
讓聶宇最懵的還是荊州同知王樹勛,作為那位“清”知府的副手,他可以理解這家伙可能作惡不多,但他怎么也沒想到,這位滿清的荊州同知,居然是個買官買來的和尚?
“和尚?你說你之前是和尚?不是偽清的官員?”聶宇大為震撼。
王樹勛硬著頭皮說:“不敢欺瞞大將軍,下官的確曾為僧人,在京城的廣慧寺為僧,結交過多位京官顯貴,后因犯命案遞籍還俗,轉投山東巡撫伊江阿署內充當幕賓,后來巡撫大人為我捐資做了山東通判,又輾轉到了陜西、湖北軍營辦差,因功加上朝中運作,而留于湖北補用,做了荊州府同知。”
一旁舉報的江陵知縣魏耀還不忘補刀道:“大將軍,不光如此,這妖僧的監生也是冒籍捐納,此事知道的人也并不多。”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這就是韃清乾隆盛世的官場?
厲害,是真的厲害。
出自清代朱批軍機處奏折檔案:“嘉慶二十年(1815年)五月,御史石承藻參奏來京引見的原任湖北襄陽府知府王樹勛系犯案僧人還俗捐官,請旨查辦。”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