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徽商(二合一)
“想不到,這反賊治下的荊州城,竟然比之官府治下還要繁華!”汪興堯步行于荊州西城大街,望著過往的行人商旅,不由發出陣陣驚嘆。
身后長隨汪二忍不住疑問道:“掌柜的,小人年前也跟您-道來過這荊州,那時荊州比之現在,并無太大差別,為何掌柜要說這荊州比官府治下還更繁華”
汪興堯聽聞呵呵一笑,頓足指著街邊攤販問道:“你仔細看這些攤販,與其它那些大城里的攤販,可有什么差異”
汪二認真觀察半天,還真讓他看到一絲不同來:“這些攤販似乎都有自己固定的攤位……怎么說呢就是看著很整潔,讓人一眼看過去就很是清爽。”
“嗯,”汪興堯點頭說道,“這荊州城里的反賊官員,應當是個有本事,也有見地的。他把這些原本散漫的販夫走卒,都給整合利用了起來,教會了這些人規矩。有了規矩,許多事情才能好做,才能做的成。”
說著,汪興堯自袖口取出來一吊銅錢,這是他來時路上換的。
銀子雖然在大清是硬通貨,甚至到了乾隆朝,還一度因為白銀太多,引發了通貨膨脹,但這些都是針對商人、地主、富戶和讀書人,真正的底層老百姓,一年到頭能用上銀子的時候,差不多也就是給官府交稅了。
汪興堯拿上銅錢,來到一家攤販前。那攤販一看便是個農戶,身上穿的很簡樸,皮膚也曬得黝黑。攤位賣的多是農副產品,雞蛋、鴨蛋啥的。
汪興堯簡單買了一些雞蛋,就拎了回來,說道:“小二,你看這是什么”
“雞蛋”汪二疑惑。
汪興堯點頭:“是雞蛋,雞蛋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是雞蛋能在這農戶的攤位上買到,卻是很難得了。鄉下農戶生活艱難,一年到頭都攢不下幾個大錢,就算有蓄養母雞家禽的,他們的雞蛋不是送給地主鄉紳,就是為了交稅,打包賤賣給地主鄉紳開設的錢米鋪子。不說入城農戶極少了,就是真的入城了,也多會把貨賣給酒樓飯館這些需求更大,也更好賣貨回本的場所。”
這么一說,汪二明白了,也更驚詫了。
因為他看到賣雞蛋農產品的,不只這一個農戶,還有好多攤販也在賣。
甚至有個別幾人,他們不賣雞蛋,而是干脆在那里賣小雞崽,小雞崽不稀罕,可鄉下來的農戶居然能大批來賣小雞崽,那就很稀罕了。
這才是所謂古代“資本主義萌芽”的真相!
都說北宋的商業經濟發達,商稅收入能撐得起半個大宋,還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凡真正研究過北宋歷史,都絕對說不出這話。
這算個毛線的“資本主義萌芽”,純粹是王朝強行干預市場,所催生出來的畸形“資本經濟”。
沒有了王朝進行干預,這種“資本經濟”崩盤的速度,只會比傳統市場經濟前盤的還快。
因為商業活動的本質是商品和貨幣之間進行流通,而商品和貨幣的流通,需要有消費需求的群體,也就是百姓必須具備穩定且持續的消費需求。
而營銷號津津樂道的“資本主義萌芽”北宋,別看紙面數據恐怖如斯,一年商稅都高的嚇人,但這離譜的商稅收入下,不是商業經濟的繁榮發達,反而是地方起義此起彼伏,百姓民不聊生。
簡單舉個例子,宋徽宗在位期間,北宋國土疆域面積達到最大,收復燕云十六州、隴右河湟地區,聯金滅遼,完成大宋百年夙愿,果然是盛世之“明君”啊!
什么聯金滅遼后,金又把大宋滅了,而且收復的隴右燕云,全都丟了干干凈凈。
汪興堯拎著手中雞蛋說道:“先分地主之田予以百姓,接著又減稅釋奴,如今連這尋常農戶也能自己做主,進城賣雞蛋雞崽。這反賊的大將軍已有雄主之姿了!”
汪二提醒道:“再如何雄主,那也是反賊,是反賊那就早晚要被官兵和朝廷剿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