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婚嫁難,還是在有些人認不清現實(或者心里不平衡),既想要兒子能討到老婆,還要兒子順便得到娘家的土地,但又什么代價都不想付出。
既要又要還要,那肯定只能是兩頭空了。
……
卻說漢軍官吏們集思廣益,耗費一天時間最終認清現實。
百姓之間的正常嫁娶,愿意給聘禮作補的,可以協商拿走娘家土地,但什么都不給的,那也別怪娘家人把土地拿回去。
不過,大將軍府還是做出了一定干預,民政衙、刑法司共同擬定新法二條:
第一、民間嫁娶,聘禮嫁妝必須秉承公平自愿,不得出現天價聘禮,或者仗著家里女兒多,以聘禮為買錢去賣女兒。
違者收回一半田產,取消賦稅優免!
第二、民間農戶百姓凡生下女嬰,不得再溺死糞桶或拋之荒野。
違者同收回一半田產,取消賦稅優免!
新法制定下發以后,不用猜都知道,必然會招致民間的抵制反感,但地方官吏總歸是能出手、也有理由出手去管了。
不要小看官員們的積極性,這可都是明晃晃的政績啊!
至少新法下發的前期,官員們肯定會依法嚴查,嚴查可能得維持個好幾年,后續才會慢慢放寬松,等寬松了,百姓差不多也該形成習慣,知道溺死女嬰和天價聘禮都是犯法。
這已經是極限,沒有絕對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的執行基層都還是人,思想觀念不是簡單提高生產力就能改變,哪怕到了后世現代社會,都可能還會有類似情況出現。
聶宇只要確保自己還活著,情況能維持的差不多,那就算是燒高香了。
百年以后,那是百年以后的事情,他現在連滿清都還沒推翻,想那么多干嘛
“大將軍,臣與林執掌一同仔細計算過,這義務教學別說六年,就是三年都難,想要推行下去基本不可能,財政撐不住的。”
禮學司執掌官顧景、度支司執掌官林文昌,二人一同前來求見聶宇,并呈遞上一份統計報告。
禮學司,禮部。
度支司,戶部。
后者倒是與戶部基本重合了,現在主管漢軍的錢袋子與地方稅收錢米。
前者的禮學司不同,說是禮部,但目前只能管漢軍治下的教育師資,那些民辦官辦書院、府學、縣學都歸禮學司管,而貢院實際也是歸禮學司管,可惜不能用。
因為貢院是科舉專用,漢軍目前沒法子搞科舉,強行搞的話只會名不正言不順。
半個多月前,聶宇才回到岳州府,就給禮學司安排了一件大事,顧景作為漢軍的“禮部尚書”,雖然年紀輕輕就“位極人臣”,但不代表他就沒有野心抱負。
可轉手一看,大將軍給他安排的事情,居然是讓他看,能否普及民間百姓的六年義務教學
這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