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宇的不會炸膛,那是因為他的炮管用的都是現代鋼管,工藝上已經領先這個世界兩百多年。
好在,這個問題已經在著手解決,聶宇那天去看蒸汽機的時候,也順便看了新型鋼爐的成品。新型鋼爐作為漢軍目前的剛需,配備的工匠制造團隊,肯定比蒸汽機的工匠團隊要豪華。
新鋼爐與當前時代的鋼爐,在外觀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也確實區別不算太大。不是聶宇不想搞更牛逼的,而是更牛逼的需要用電。
電不麻煩,但麻煩的是,他上哪去弄量產化的持續供電設施。
總不能全靠商城去采購吧!
就算大型發電機,那也撐不住日夜不停的發電煉鋼啊!必須得弄出真正的電廠,以及電網系統來供電,目前來說基本不可能了。
只能退而求次,先弄改良版的煉鋼爐,順帶把改進后的煉鋼法也傳授了下去。
當前的民間煉鋼,依舊還是土法煉鋼,純看運氣來錘煉成鋼,就算是大名鼎鼎的灌鋼法,也是需要進行錘煉的。
沒有錘煉的灌鋼也是鋼,但被習慣稱作偽鋼,可以拿來用,但質量太差。
漢軍與清軍的幾次打戰中,都有漢軍的唐刀,一刀砍斷了清軍腰刀的戰績。就是在于清軍不僅用的土包鋼,還是沒怎么錘煉過的偽鋼,跟鐵刀對砍都有些夠嗆扛得住,何況高猛合金鋼刀。
有了新鋼爐,暫時不打算推廣量產,只在漢軍的火器坊內部使用,專門為漢軍打造火炮、火銃的零部件,主體的炮管、槍管肯定還得用商城買來的無縫鋼管。
“所以,一把全鋼刀的造價能達到400到500文錢”聶宇問道。
負責新鋼爐的工匠點頭:“這造價已經很低,因為我們有自己的礦山,不用買礦銀子,要是其它礦場供應鐵礦,造價可能還得變高。”
“……先造開彈吧!圖紙我回頭給你們,你們試試看能不能做的出來。”
聶宇想要自給自足,靠自己煉鋼做兵器,但聽完了工匠匯報的造價成本,瞬間就沒那個想法了。
400文一把刀的造價,還是去掉了礦的成本,太貴了,比他開掛買的都貴。
有這錢,不如直接買,還是讓他們先去造炮彈吧!
倒是蒸汽機那邊發展還挺快,因為完全沒有什么瓶頸,任何設計上的瓶頸,都有圖紙幫他們規避掉了,也不用跟歐洲人那樣去走彎路試錯。
最多就是受限于時代的工藝水平,許多核心部件都無法解決,只能尋求平替產物,比如行星式齒輪,工匠們壓根不可能靠手搓出來。
聶宇可以買來齒輪,但總歸是要投入量產的,而且買來的齒輪也得跟機器相匹配才能用。
工匠們日以繼夜改進下來,接連解決了調速器、活塞、密封隔熱在內好幾個問題,將蒸汽機的動力提升數倍,已經很接近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蒸汽機的動能功率。
與同時期的英國蒸汽機,更是甩出好幾天街。
缺點是,蒸汽機的體型也龐大到完全用不了,內部塞了太多零部件,還隔三差五出點小毛病。
必須著手改進縮小,要不然不能投產使用,而且耗損的煤炭也太多了,得想辦法優化減低。
聶宇后面半月,收到火器坊的進展報告,先是給出褒獎贊揚,接著又勉勵工匠繼續改進,同時也開始照書本繪制起了蒸汽紡紗機聯動的圖紙,還有更進一步的蒸汽鑄幣機與蒸汽拉膛線。
既然蒸汽機已經問世,那配套的東西也得走上日程,比如線膛槍、線膛炮都得出來了。
別看滿清才剛過乾隆,但真的沒多少時間了,不出意外,聶宇甚至能活到鴉片戰爭爆發,得適當性的給中國科技樹踩一腳油門,不然就趕不上超車了。
“大將軍,秘書閣、陸軍司求見,有緊急軍情!”
“讓他們進來!”
什么緊急軍情很簡單,和琳死了唄!
王若愚進來就激動道:“大將軍,大喜事啊!經過多方查證,湘西十萬清軍,其統帥和琳已然戰死苗人之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