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我知道一條小路
漢軍已經把營寨推到了辰龍關外,算是把辰龍關出關的路線徹底堵死。雖然還有另外三關尚在,但這三關都不如辰龍關好守,兵力也駐扎不多。
楊芳嘗試下令,讓這三關的守關將領,帶著軍隊過來辰龍關。
因為漢軍的目標就是辰龍關,守其它三關沒什么用,還不如集中兵力,先把漢軍擊退,這樣辰州的困局自然迎刃而解。
很可惜,沒用啊!
不是別的什么原因,還是在于楊芳的籍貫出身,他是貴州人,對湖南本地的清軍來說,就是外省來的客兵,并不算得上是他們自己人。
再加上,楊芳起家也不是走的正經路子,他是讀書人考不上進士,所以半路參軍,而提攜他的猛將楊遇春,是個武舉人材官。
什么叫材官呢就是民兵鄉勇,只不過是官府設立的民兵鄉勇,不是地方臨時募集的團練鄉勇。
這就是為啥清軍的軍隊編制,既有千總,又有外委千總,這外委意思就是戰時增設,也就是把材官預備役頂上去了,給個臨時工編制,要不然算是非法募兵,形同造反。
楊芳調不動另外三關的軍隊,他這守備官就跟特么假的一樣。
“關里的清軍兄弟都聽著,大家伙都是自家兄弟,何苦要為當官的賣命呢”
“你們看,我們是滿洲人,連我們都能投降,你們為啥就不敢投了現在投降,遭殃的還只是當官的,等破了關城再投降,那你們可就慘了。”
“弟兄們,這大清快完了,你們可能不知道,覺得當今天下只有漢人百姓是苦哈哈,但咱實話告訴你們,連咱們這樣的滿洲八旗,你們眼里的貴人,同樣也都是苦哈哈。看著外面光鮮,但內里都已經爛透了,那荊州將軍興肇,可是到現在都還欠著老子大半年的軍餉沒給呢!”
“說的對啊!大家伙都是當兵的,為了家里人混口飯吃而已,說是滿洲八旗,但真正能吃香喝辣,都是那些上三旗的主子貴人,咱們這些底層旗人算個屁。跟你們這些漢人綠營一樣,該克扣軍餉,中飽私囊,一樣還是要克扣軍餉,中飽私囊的。”
“那些當官的,真的缺你們這點三瓜兩棗嗎他們就是壞,要拿走你們的錢,你們的糧,看著你們掙扎餓死,用你們漢人的話,路邊沒有凍死餓死的尸骨,朱門里頭主子們的酒肉,哪里能吃得香”
“投降吧!不投降,散了也好啊!給這幫克扣軍餉,中飽私囊的官老爺賣什么命”
“官老爺給你們賞賜錢糧那本來就是克扣你們的餉銀,算哪門子的賞賜”
“……”
辰龍關外面,開始的時候滿洲兵還只是普通勸降,每天換幾個人,輪流去變著法的喊話。
楊芳沒法彈壓,但好歹還能忍得住,反正這喊話勸降,一回生二回熟,慢慢手下士卒也就適應了,而且他還給士卒們提前發了足額軍餉,又帶他們喝酒吃肉。
如此,軍心也還能穩得住,都是為了當兵吃糧而已,哪來那么多大道理
可漸漸地,關外的滿洲兵也不知道抽了什么瘋,開始說起各種怪話。
這怪話有沒有用不知道,反正楊芳快受不住了,他可是才給
“這些……逆賊!”
楊芳一手按在女墻上,看著外面幾個叫囂喊話的滿洲兵,又是生氣又是無奈。
因為已經知道他拉不了弓,漢軍派來勸降喊話的滿洲兵,都恨不得站到城門口,就差坐著吊籃上去,跟“自家兄弟”肩并肩喝酒了。
“嘶!”
一不小心,楊芳扯動傷勢,顧不上再看,被親兵攙扶著回了城樓。
而在另一邊,已經被楊芳半邊緣化的幾個清軍千總、把總,正私下聚在商議。
“那楊芳太可恨了,居然真把我兵權給解了,還美其名曰讓我去調度糧草民夫”
“你還好,有事情可做,我連理由都沒有,就讓我把兵給交了,還把我外委把總的軍職給解了。”
“那現在怎么辦”